姜桢,中国东方航空副驾驶飞行员。2015届校友。 扶摇而上 志在蓝天 口述:姜桢 采访:任隽仪、蒋诺、田艳青、姚火俊 整理:任隽仪、蒋诺、田艳青 指导老师:黄 嵘 时间:2020年11月18日 地点:立信书局 时间回答成长,大学是美好的起航 大学四年的时光很美好,一切都值得我去细细的追忆。那些细碎又扣人心弦的记忆碎片让大学单纯快乐的鲜活日子,瞬间回到了眼前。 “进球了!”隔壁宿舍的欢呼将每每和室友在宿舍看球赛,最怕、也最想听到这句话——我们宿舍的网卡了,这时候只能干着急,等着网快同学给我们更新即时消息解解馋。 大学四年的时光很短暂,一眨眼就过去了。刚进大学时比较迷茫,像无头苍蝇一样,缺少一个整体的规划和长远的目标,刚入学的生活不是很让自己满意。经过一番反思和梳理,去重新寻找大学的目标,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尝试参加了各种活动和组织。有些人会觉得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很不错,他们可能会选择独处,对我而言,多参加一些活动还是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生会的工作,有了很多和学长学姐交流的机会,也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东西;结识了许多其他院系的朋友,扩大了自己的社交圈,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为大学生活添上了几笔色彩。我觉得大学这四年不要做一个只会老老实实读书的孩子。现在我在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领导、机长、乘客,学会怎么和他们沟通交流很重要。 大学期间,意识到做计划。毕业后学飞行的时候,也养成了提前安排好一星期计划的习惯。我希望自己按照计划来生活,有稳定的生活节奏。拿看书来说,我会规划每天读多少页,每个月读几本,这样做事就会事倍功半。提前安排,每天完成一点,事情就不会拖到最后才去做。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另一点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很重要,可能你们在大学比较迷茫,对自己喜欢什么工作比较模糊,那么就多去体验,多一些实习的经验和生活的体验,这样会更清楚自己的目标,选择也会更多,少走一些弯路。 后来我因为工作需要去美国的波特兰留学。在波特兰我学到了很多的飞行技巧、积累了很多经验,从单发的小飞机到双发,停落了大大小小很多个机场,体验了可以自由飞行的目视规则,了解了很多国外的飞行法规等等。学习的过程很辛苦,但是很有意义。在波特兰,我也体会到了另一种生活的节奏。波特兰是个小城市,不像纽约、洛杉矶那样高楼林立。它的市中心很小,和上海的一个区差不多大,只有几栋高楼,其他都是平房。公交一般是半小时、一小时一班,如果不提前踩点过去,很容易就错过了,乘地铁也是如此,生活节奏反而也就这样慢下来了,这种感觉很像一首歌《从前慢》,里唱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成长回答梦想,巧合改变“航向” 我是学日语专业,大学时实习过HR助理、财务助理等岗位,我以为我会像大部分同学一样毕业后应该也是从事类似的工作,当上飞行员真的是机缘巧合。大四找工作时参加了一个在东华大学举办的松江七校联合招聘会,看到了在招飞行员,我心想:要不去试一试?即使没应聘上也没什么。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出乎意料的是面试、考核、身体体检等各方面都一一达标了,最后成功地拿到了飞行员的OFFER,就这样踏上了飞行员之路。 在大家看来飞行员是一个很光鲜的职业,每天工作要驾驶飞机这个大家伙,穿着帅气的飞行员制服看起来很酷,然而我们的工作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飞行员的学习训练需要理论基础和技术实务相结合,因为我是非科班出身,进入飞行职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等于是从头开始,像再读一轮大学一样。理论学习没有太大问题,只是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汲取大量的、全新的理论知识。而技术方面更多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实操磨练,还有一点领悟和天赋。在学飞行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必学科目,叫做飞机失速尾旋,就是在飞行中飞机出现突然失去控制的情况,一边下坠,一边偏侧反转。我当时训练时转了十圈,晕了一整个下午,处于一种找不着北的状态。一般我们所有的训练科目都是和紧急突发状况有关的,每半年一次复训。像飞机失压,和飞机失速尾旋一样,训练过程很磨练人。一次次复训,都是经验,都是成长。同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的是飞行手册,作为一名飞行员,不管做什么动作都要按照手册的规章制度来执行。飞行手册有几千页,里面包括各种航空公司的手册内容,如果你能够把手册研究的很透彻,完全吸收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当你和别人在一个问题上有不同观点时,你能利用手册里的知识有理有据地陈述你的观点,并使对方信服。 航班延误和倒时差对于飞行员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一次我飞了一个深圳的航班是1+3模式:过去一段,加上第三天飞回来再飞一个来回。但第三天的第一个航班取消了,由于没有飞机过去,我们就要第二天坐飞机回去,去飞剩余的两个航班。第二天回去之后,台风来了,导致航班延误。那天飞回来过了虹桥机场的宵禁时间,我们只能备降去浦东,再坐车到虹桥,到了虹桥之后又开车回家。那天凌晨三点半到家,睡了五六个小时又赶去公司,因为下午三点还有个航班,然后一点接到公司短信:您的航班已延误,我们为您预留了酒店,请您到酒店休息。后来一直到晚上22:00才开始起飞。因为航班不能在目的地过夜,我们就要连夜接回旅客。当时是凌晨4:00到达浦东,天还是黑的,5:30到达虹桥,天慢慢亮了,6:30到家。像这种打乱作息、不分白昼的工作节奏对飞行员来说,是常有的事。 我记得首飞特别兴奋又紧张,到了后面飞行更多的成为一种责任和使命。 作为飞行员,需要特别谨慎细心。上机前需要先测酒精,接着了解飞行任务。在这之后检查飞机,进行行情公告。比如,航班改变航线,我们需要通报给旅客。每天操作的每一步都不能遗漏。 自己能上飞机驾驶之前就听飞行员同事们说,天空的景色有多美,没有真正做到驾驶舱驾驶飞机飞在蓝天中是体会不到。但当我驾驶着飞机在天空中翱翔的时候,我明白了为什么飞行员对蓝天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坐在驾驶舱李,静静凝望着驾驶舱前的风景,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响,深邃的蓝天,从地表到高空,千里之别,须臾之间,那种感觉非常特别。尤其飞行途中总能遇到很多奇特的风景。夏天的时候经常看到成片的雷暴,闪电围绕着乌云,场面十分震撼。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途经积雨云时的壮观景象:灰黑色的云层中能看到几条抖动的光束,当飞机经过它附近时,挡风玻璃上会出现一道道静电的细纹。这种景象旅客不容易看到,因为飞机座位窗户比较小,而我们坐在驾驶舱视野开阔,看到这番奇特景象带来的那种震撼和激动,难以言喻。 梦想回答生活,自我调整是万精油 成为一名飞行员后,原来的生活节奏会受到一些影响。要习惯经常不在家的排班,偶尔会有熬夜等导致作息紊乱,这些都需要自己去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 以前年纪小会比较排斥和父母的相处,长大一些后,就会觉得自己陪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时间不多,当看着他们一点点老去时,会觉得自己没有好好陪陪他们,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所以还是希望多陪陪他们。 作为一名民航的打工人,我目前的目标是当机长。做了机长,责任肯定就不一样,需要一个人把控整架飞机,这可能是我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要去奋斗的一个目标。不仅为了更高的生活水平,更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民航业开始进入饱和状态,不似十几年前发展迅速。要不被时代淘汰,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同时受疫情影响,民航圈保守估计我们要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至少要到2023年。这于我个人,于民航业都将是个很大的挑战。目前我们主要通过运输防疫物资来维持民航的运营。今年上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公司一天就要亏损一个亿。飞机只要停在机坪上不飞,就是在亏钱,所以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我今年飞了400多个小时,做机长至少要飞2500小时。我现在在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着。 我也有意做一个斜杠青年,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慢慢从基础开始学习。其实学习就是这样,一开始很慢,慢慢的会轻松起来,效率也会逐渐变高。一开始学习飞行员手册时,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很多都看不懂。但你必须得看,必须要慢慢钻研。刚学飞时,仪表、电路这些都模棱两可,现在就没问题了。 同时,健康也很重要。我从大三开始健身,坚持到现在有七八年了。最开始健身是兴趣使然,后来成为了一个习惯,慢慢的也变成了一个刚需。首先,健身能帮助我管理身材。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新陈代谢能力也会下降,稍不注意就会发福,保持身材是我对自己一个小小的要求,不想变成所谓的“大叔”。其次,健身对健康也有帮助。在大学你们可能体会不到健康的重要性,毕竟年轻人精力旺盛。我也是工作之后才体会到什么叫“岁月不饶人”。尽管年纪不怎么大,但自己也能感觉到精力不如以前,加上我们这一行又是比较耗费体力的,健身能让我维持一个较好的状态。与此同时,健身也不失为一种解压的好方法。当你在健身的时候,不会有心思去想其他事,全力地去释放自己,平时的烦恼、压力都不存在了。所以健身对我来说是真的很有必要。有时候迫于工作的时间不确定性,时间会难以掌握,但我仍然在空闲时间坚持健身。我赞成你们也去健身,不管是去健身房,跟着网上的视频学,或者是参加学校里的健美操队、跳绳队之类的都可以。健身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 排版 | 曹安琪 责任编辑 | 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