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系列104:​孟荣芳

发布日期:2021-06-09 15:15:46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孟荣芳,1987届校友,香港中文大学会计硕士,正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深会员。曾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十、十一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会上诉复核委员会委员。现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董事、高级合伙人。


兰蕙欣荣自芳菲

口述:孟荣芳

采访:徐辰诺、肖怡馨、余凡

整理:徐辰诺、肖怡馨、余凡

时间:2020 年 10 月 16 日

地点: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总所


苦学不倦  基础扎实



   我是立信复校后的第五届大专毕业生,1984年入校,1987年毕业。毕业后学校兴办了两届师资本科班,1987年、1988各有一届,我参加的是1988年的那届。在立信的几年学习生涯中,我除了学到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以外,更多的是从立信的老一辈身上学到了兢兢业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立信复校后,百废待新,连像样的校舍都没有,第一届学生三年都是晚上在其他院校的校舍上课,而我入学后虽然条件有所改观,但在校外上课也是常有的事。上海法华镇路交大附近有一个区少体校,少体校的学生课业结束去锻炼了,我们就去上课。后来到大三的时候,学校又找到新华路上的长新中学作为我们的上课地方。由于没有自己的固定校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和同学都只能相约到附近的图书馆见面,一起学习交流,每到考试阶段就会出现图书馆排长队的情况。直到我进入到师资班学习的那一年,立信才有了中山西路的新校舍。而我不仅在新校舍里听课也在新校舍里讲课,见证了立信学校的成长变化。



    尽管那段时期学习有点辛苦奔波漂浮不定,但那段经历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那是我会计生涯的起步地方,在那儿我从不懂会计、不喜欢会计,到慢慢地朦朦胧胧地喜欢上了会计,学了诸如工业会计、商业会计、预算会计等各类会计课程,打下了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让我在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时代风口到来的时候,可以轻松驾驭,把学到的会计知识用于工作。所以,立信学校是我成长起步的地方,也是我在艰苦岁月中得到锻练的地方。

图片

时代弄潮  随风生长



    毕业后我最初打算留校做老师,但后来被分配到了会计师事务所,我入职的第一家事务所是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当时也挂靠在立信学校。2000年之后,我到了改制后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会计师事务所这个行业内工作,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浪潮,也经历了注册会计师资格从评审取得到考试取得的过程。刚入职时,我是这个行业的真正后浪。那个年代带我的老师都已经是七十多岁退休老人,他们都在以前大企业集团担任财务领导,有非常好的会计实务经验,我跟着他们从实践当中学习怎么做审计。当初也没有 Working Paper(工作底稿),大家都是凭经验做。我事务所的师哥师姐们,被派到境外的安永、毕马威等这些国际四大事务所实习,实习之后把四大的 Working Paper(工作底稿)带回来,通过学习消化,慢慢地创立了中国会计师行业最早的一批工作底稿。这三十年我也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了三资企业,有了三资企业,社会审计就应运而生,也有了我们行业发展的基础。后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崛起,各种企业先后上市,从最初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老八股,到现在的几千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审计、IPO企业审计都成了我们最普通的审计业务,我个人也从当年的审计小白,变成了一个资深的CPA,这种变化有时让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改革开放的中国,造就社会财富日益增长,也造就了我个人的不断成长,我是一个凭借时代风口成长的幸运儿。



    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段让我很难忘的工作经历。2008年5 月 1 日到 2010 年的 4 月 30 日,我经过层层选拔,受聘担任中国证监会第十届和第十一届的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委员。我在北京工作的这两年,经历了与我原先完全不同的生活、工作环境,因为我是一个很典型的上海人,出生在上海,生长在上海,也没有到外地读大学,所以初到北京,一个典型的北方城市,所接触的人和事都有些不适应。但我从不适应到学会适应,慢慢地可以轻松地驾驭自己的工作。股票的上市必须经由委员会的审核,7 个委员 7 票里面要有 5 票通过才可以上市,我就是其中的一票。所以这份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但我都可以积极认真应对。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我审核了很多上市公司和IPO企业的材料,在某些方面已经跳出了会计师的业务范畴,我在工作中也学到了以前不曾接触过的新的知识和新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地完成了一个后浪会计师到前浪会计师角色的转化,也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



步履不停  学无止境



    课堂、学校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但是求学的阶段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挖掘出自己的真正价值。我所走过的路,很好了验证了这一说法。


    立信毕业之后,虽然有了师资本科的学历,但因为这是一张未完全被社会认可的本科文凭,加之我从小对法律有兴趣,有当律师的愿景,所以毕业之后,我又参加了成人高考,取得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本科毕业证书。工作多年后,因感觉随着经济、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以往的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难以和资本市场证券业务相匹配,有必要进行自我的知识更新换代。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之下,我考取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EMPAcc高级会计硕士班,经过两年的半脱产学习,我觉得在会计专业领域有了全新的知识更新,也满足了我工作的需要。



   而在职称方面,我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工作几年之后,我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被评定为助理会计师,尔后又参加考试评定为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正高级会计师,成为这个职称中拥有最高的等级的一个专业人士。评上了正高级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正高级会计师就相当于大学正教授了,在中国职称再高也只能是到正高级。整个上海市的正高级会计师人数,当时就很少,现在也不多,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每一年可能也就评几个人。所以单说会计这个领域,从专业角度,我这么三十几年工作的经历,对自己还算是有一个好的交代。这一切的取得,并非是某个企业或部门的某种福利或待遇,这是我自己对自己不断要求进步的一个结果,也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一个结果。





    我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即在你求学的阶段应该认真去读书,在工作队段也应该继续认真读书,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去读不同的书。读好了书,并把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你就能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和物质收获。此外,读书也要愿意跟与别人分享,这非常重要。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出来之后,我会经常在所里给别人上课,也给同事和客户进行会计准则业务方面的培训。为了要跟别人讲清楚,你自己必须先搞懂,而且这个搞懂不是皮毛,不是知道了就行,一定是把这个弄清楚吃透了才能够说清楚,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人生不用快速地跑,但是你的脚步要不停地走,走的时候脚步最好比别人大一点,若干年以后就走在别人前面。一直冲刺跑是做不到,也缺乏耐力,但是你一直这么一点一滴坚持着学习,对人生反而有更长久的裨益。


    于我而言,成功的唯一标准是老来回首往事时,不觉得后悔,尚且满足这一生。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那条路。



THE END


  排版|卫丽亚

责任编辑|萧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