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35:于万云

发布日期:2019-01-11 15:02:54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于万云,中央党校研究生,高级经济师。上海市审计局副局长。1983届校友。

 

外察诸异 内审诸己

口述:于万云

采访:何煜 李南洁 秦梦瑶 黄钰珊

整理:张银爽 黄钰珊 李南洁

时间:2017118

地点:于万云寓所

 

选我所爱 爱我所选

我从学校毕业之后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财政工作。刚走出校园,投入工作的我恰逢上海市审计局组建成立。上海市审计局组建之初,从财政系统抽调了一部分人员到审计局从事审计工作,我很幸运成了其中一员,我也从此和审计结缘。在我刚工作时,国家审计在我们国家还是个“新生儿”,我们都对审计工作不够了解,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新奇。我也经历过迷茫阶段,由于对审计工作缺少透彻的感悟,带来一些具体工作上的不便,但更多的是激情,是对这一行业发展前景的期待,以及立志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人的不断成长在于能够不断地认识自我、磨炼自我、提升自我、善待自我,我们审计干部不仅要实现四个自我,还要实现责任心、敬畏心、平常心、感恩心这四颗心。

从业多年,我对工作最大的感受是: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为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崇高而光荣的工作而骄傲。有人说,审计就是查查账而已。第一次接触审计课程时,我也曾这么认为,而当我真正从事审计工作后,才意识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审计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更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我们除了具备相应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和掌握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财税、金融、资源、环境、基建等各类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而这些知识都要靠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积累。每一次面对新的领域,唯有学习,才能摆脱“门外汉”的尴尬,才能真正深入到工作中。就我这份工作日常所需面临的问题而言,当前,审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外部对国家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既要求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又要求审计发现更多的大案要案线索,既要审计“治病”,又要审计“防病”,这给国家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而社会各界对审计这种不断提高的需求与审计机关资源和能力之间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复杂化,以及审计任务的繁重化,对审计人员的经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我而言,这也是目前最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

审计,就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了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到过“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蓦然回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彷徨、执着、顿悟的过程。回首我的审计路,在多次历练后,我也由最初的彷徨、无奈而变得执着、坚定。国家审计经过三十多年的寻路历程,我们的审计方法创新了,审计理念更新了,审计层次提高了,但审计服务大局、执审为民的宗旨没有变,审计人疾恶如仇、勇于担当的精神始终如一。从事这份工作不仅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的家庭也很支持我的工作。对于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而言,能够“选我所爱”是一种幸运,但能够做到“爱我所选”才是更高的境界,才是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这一点而言,我想我做到了。

不忘初心 践行诚信

对于大学生经常提起未来入党从政的选择,首先,我想说的是“入党”和“从政”是两个有区别和联系的概念。“从政”我理解为做一名公务员。我想无论是入党还是做公务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凡是参加过国考的同学应该都很清楚。但是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要问问自己,你的初心是什么?你的入党动机是什么?你是否信仰共产主义?你是否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你是否一心要为人民谋利益?你做公务员是为了有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还是真正想要做人民的公仆?你是否做好了不升官发财、可能清贫一生的准备?无论是入党还是做公务员,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重要的准备就是思想上的准备了。

当然,我最重要的初心还是来自于潘老先生的24字校训: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潘老先生的校训也一直是我工作、为人、处事的原则。

诚实、守信的传统丰富了审计的职业道德,而审计干部讲不讲诚信,不是个人的私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作为一名立信学子和一名审计干部,我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就是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审计事业;“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审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提供虚假审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在工作中,我如此践行着“诚信”二字。这既是立信教会我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更是我的工作赋予我的必须遵守的原则。

珍惜时光 厚积薄发

现代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多样,既可直接求职工作,还可以选择出国及考研深造,丰富多样的选择,也使得我经常听到有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选择犹豫不决。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我想这个问题还是要看学生个体的情况,根据自身专业、学习成绩、爱好、特长、家庭状况等进行选择。

关于创业还是就业,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盲目为了创业而创业,创业除了勇气,还要有创业的能力和足够的思想准备。当然创业和就业也不一定就是二选一的结果,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或者继续深造后再创业,这都可以根据每个人自身情况来决定。至于工作还是出国还是考研,我想这都不是人生的目标,而是通向人生目标的路径。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一选定终生”的时代了,选择什么路径也许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条路径都全身心投入和付出。

对于毕业后的工作选择,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审计工作的经验和职业判断也是个积累的过程。不管是财务类毕业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怎样的工作岗位开始起步,我们都应认真仔细对待。我们新入职的审计人员也都是从基层做起,从助审做起,从基础的账本凭证做起,把小事做深、做透、做细、做实、做好,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困难是永恒存在的,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同一件工作的不同阶段也会面临不同的困难。我认为,正确对待困难和逆境,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如果你在面临艰难处境时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就一定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特别建议各位学生,在职场,困难和失败不可避免,要有勇气承认失误和承担责任,不要推卸责任和一味怨天尤人,对待困难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作为一名立信的校友,我自豪我们立信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即使相比于上海财大那样的“211”财经类高校,也不逊色。因为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都有互相借鉴和学习的方面。立信培养人才,方向以应用型为主,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沟通能力,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这也是作为立信学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擅长错位竞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立信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特色。对此,我的建议是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进一步做实做深。

毕业后的我也会一直回想起大学的美好时光。工作要面临一定的压力,而在校读书时相对压力较小,读书的时候总想着要工作赚钱,而工作后又想着最好能回学校好好读读书。这也是我认为学习与工作的最大不同。所以在读的大学生一定要珍惜自己能够专心学习的时光。对于众多当今大学生,不仅仅是立信的学弟学妹们,我想推荐大学生去看一本书《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也许你关于求学、创业、择业的迷茫和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祝福各位校友都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