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记录34:余盛钧

发布日期:2019-01-04 14:56:05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余盛钧,1922年出生。1957年至1986年在内江财贸学校(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从事会计教学工作。1981年担任四川会计学会理事,1989年担任内江会计师事务所诚信办事处主任、法人代表。1992年其编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简史》出版发行,2009年《中国历代会计著述选》出版发行,2012年《注册会计师法规史》出版发行,被誉为“会计史大家”。1946届校友。

 

七十三载立信情缘

口述:余盛钧

采访:张金晶 张嘉薇

整理: 张金晶

时间:2017728

地点:内江中医医院

 

立信美好的

学习时光

19449月,我考入重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学制是两年半。在我印象中,学校常聘请一些著名学者、专家来给我们授课和作报告。我的班主任王逢辛先生就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国第三次文官考试的第一名。

我是市区班第三届,第一学期入学后,潘校长就到班上作了一次讲话,内容是“天助自助者”,指出人们成长需要有助力,要不等、不靠、不求人地自己努力,才能获得天助,这个天指的是社会力量。潘校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启示,说在年轻时从老家宜兴初到上海,显得有点“土气”,经黄炎培介绍入读圣约翰大学成为“特别生”,英语很差,奋力直追才获准成为正式生。1921年,潘校长以优异成绩毕业,正值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设立赴美留学名额,通过考试留学美国。在留学的3年中,他刻苦学习,从未去看过一次电影。讲话中潘校长还叮嘱我们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他自己出差去外地,从未误过一次开车或开船时间。潘校长说会计有反贪腐功能,他将一切金钱财物比作肉类,会计比作食盐,加入食盐的肉是不会腐烂的,并鼓励大家要认真学好会计技术。

当时,我们要修16门课程:国文、伦理学、英文、经济学、初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金融市场学、财政学、商法学、统计学、政府会计学、审计学、成本会计学、公司会计学、商业概论。初级会计及货币银行学由留美海归吴德培先生教授。金融市场由海归专家杨荫溥先生教授,杨教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管。商业概论则由章乃器先生教授,他与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等7人是国民党关押的“七君子”之一的高级民主人士。工商管理的李云良先生是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处长,在我们的作业上总是用英文批语。

此外,学校还邀请学者、名人为我们作报告,其中有刚被国民党政府释放的经济学大家马寅初,他仍不忘抨击国民党的腐败;另有名家杨卫玉,他向我们讲述“仕而优则学”,鼓励我们这些在职青年读高等学校夜课;另一位川籍首位会计师李觉鸣,他讲会计的地位与作用;还有位梁寒操,是国民政府宣传部长,他较为民主。在专家、学者作报告前,潘校长都会作介绍,并称赞他们的德才和高尚人品,要我们向榜样学习。

1946年冬,我们临近毕业,当时潘校长在南京国民政府担任经济部常务部长,因公回到重庆,又到班上作报告,鼓励我们毕业后,要发扬立信校训的精神,以优良的会计学理和技术服务社会。潘校长平易近人,深受学生的尊崇。

我们第三届同班1944年秋季开学时,有同学近百人,待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同学随单位迁回原地,因此,在1946年毕业时只有35人。

践行立信的

诚信精神

从重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毕业后,我开始把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实践中去。19508月,进入内江专区百货公司会计科。1961年调入内江财贸干部学校,做会计培训工作。1974年内江财贸学校成立,一直到1988年退休,我一直在做会计的教育工作。

1981年,四川会计学会成立,我受邀参加,后被选为学会理事,一直干了6年。在此期间,我通过和同行们探讨,越来越感觉会计不单是技术,还有很多学术问题、理论问题值得探究,读书时我偏爱历史,就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聚焦于会计史。

在搜集了大量会计史方面的资料后,我开始动手写第一本书——《中国注册会计师简史》。时值国家需要引进外资,财政部批准恢复注册会计师行业。得知内江会计师事务所因工作需要增设办事处的情况,在大家努力之下,198910月内江会计师事务所诚信办事处正式成立,我担任法人代表和主任。1993年,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我积累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经验,加上收集到的旧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资料等,按年代、内容整合在一起,终于完成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简史》,并得到西南财大毛伯林教授、上海王逢辛老师认可,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那一年,我71岁。

2009年,我又在过去搜集到的会计史料及摘选《汉书》 《隋书》会计相关著述的基础上,编撰了《中国历代会计著述选》。2012年年初,继续编写早年写了大半的《注册会计师法规史》一书,年末该书出版。

 “人无信不立”这是我在立信专科学校学习受到的个人品德的教育。后来我个人的人格也是本着这个原则。无论在百货公司工作,还是在财贸学校工作,都本着这么一个理念,对每件事情都要认真,每一笔账都必须落实,从来不搞掺假的事情。

做会计工作,先要学会计道德,然后才是会计技术;如果没有会计道德,会计技术也是没有作用的。

牵挂母校的

赤子之情

从立信毕业后,我始终心系母校。19745月,我在上海中兴保险公司任职,曾与校友罗扬章一起到徐家汇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参观,有幸又巧遇潘校长从南京回校视察,我们上前问候,他也热情询问我们的工作情况,并给予勉励。

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报刊上看到立信的信息也随时收集,得悉立信复校,我曾多次写信问候潘校长和王逢辛老师,得到回信。1993年,我撰写出版《中国注册会计师简史》时,王逢辛老师为该书写序言,得以增辉。

20164月,我再度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参观了徐汇校区、松江校区,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在学校举行的欢迎式上,我作了题为“牵挂72年的立信情缘”发言,回忆当年在重庆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学习生活,因为当时上课的地点在重庆立信会计事务所的办公楼内,所以有幸能得到潘序伦校长的教诲。潘校长“天助自助者”的教诲我记在心中70余年,从不敢忘怀。我将自己的书画作品、在校友通讯上发表的文章,以及珍藏了70年的当年所用的教材捐给学校校史馆,希望学校的明天越来越好。

后记

2017728日,我们在四川省内江中医院病房采访了校友余盛钧老先生,病床上满头银发的余老始终惦记着母校,激动地向我们讲述他的楷模——潘序伦校长的故事。得知学校明年将迎来90周年校庆,他颤抖地写下“天官钩考实成详,孔圣箴言会计当,立信精神传百世,百万桃李国运昌”的诗句,祝愿母校美好的未来,并将自己珍藏的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出版立信会计教材《初级商业簿记》赠送母校。遗憾的是,20171012日凌晨,校友余盛钧老先生安详去世,享年96岁。斯人虽然已去,但他身上传承的“立信精神” “立信文脉”却深深烙刻在我们脑海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