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1998届校友。
愿石子都成为铸成通往彼岸桥梁的基石
口述:林玲
采访:赵倩雯 谭璐 潘方灏
整理:潘方灏
时间:2017年7月26日
地点:上海市银监局
昔日象牙塔: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回想起昔日的大学生活,难免有些时光匆匆之感。我那年高考第一志愿报的是财大,因相差了数分的缘故,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这个寄予了我4年回忆的地方。当时的学校规模并不大,所以刚入学时难免有一些心理上的落差。当熟悉了这里的草木;熟悉了这里的师生之后,我发现规模虽小,却加深了我们同学老师之间深厚的情谊。这里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对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规律严谨的治学方式,帮助我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与学习方式。这一点,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一方面,在校学习时,我可以认真投入地汲取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大学晚上时间相对较为宽松,时间允许时,我们几个好朋友就相约骑着自行车,或者坐当时的75路,去周边的大学城,去听听其他大学的公开课。我觉得,有时候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也很好。大学阶段是对这个世界进一步认识与探索的时期。有时候,我们的视野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是真正能够在大学中有所收获。
我们学校有一个非常好的晨跑传统。之前,我也非常高兴地知道这个传统一直被传承了下来。我个人比较爱好运动,学校组织的晨跑活动,不仅给了我一个运动的机会与方式,同时也让我将这个爱好坚持了下来,并慢慢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我一直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学习与工作的基础。当自己的作息有规律了,那么学习效率、工作效率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当时在班级里,我担任的是团支书的职务。让我印象最深刻、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便是团委的陆老师。当时刚选完团支部书记后,学校里组织了一个团支书破冰的活动。那时各班级各个年级的团支书都有参加,我们刚入学的团支书也跟学兄学姐们交流一些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问题,他们也都会非常热情地告诉我们一些私人的经验,这让我们之后少走了不少的弯路。当时,我对学校最大的感觉就是温馨。这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学校;这也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坚持也一直难以忘记的一点。
我们班级的同学们都非常优秀。刚入校时,大家都难免有些落差,但当熟悉了之后,发现大家都是非常优秀的,在学习上我们也一直互帮互助,相互扶持着一步一步稳健前行。班里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范同学。他的知识面很广博,或许当时他的成绩不是最靠前的,但他绝对是有自己的学习模式的。毕业后,他回了老家,进了银行,工作1年就跳槽去了广州的四大行,后来又自己创业。能够做到这么大的跨度,他一定是不断在学习新的知识的,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一直没有放松。就在前两年,他带着妻儿举家移民去了美国。我就很佩服他,到了这个年纪,还能不断学习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在国内舍弃了很多,但他自己知道自身追求的是什么,这一点是我非常佩服的。
清浅生涯路:顺其自然,谦以待人
我个人还是比较幸运的,刚毕业就被分到上海人行的管理处。当时主要是负责市场转入方面的,可以说当时别人来找我,都是要带着笑脸来的。所以,我刚工作时,是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同时,身边的人也都很优秀,那时的同事中有不少研究生。因此,我对自己的未来也是比较憧憬的。之后,不少当初的同事,有的去了国外,有的依然留在了国内,他们的发展也都很好。刚进入岗位,有时工作上会与其他银行的管理层有交流。一开始时,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难免有一些落差和压力。也正是这种压力与交流,让我不断地磨砺自己,不断去提升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让我不断地了解到各个银行体系下的工作,我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真正地成熟起来了。这也是我这个行业对我的一个附加值吧。同比当初我的其他同学,有的去银行的,有的去基层的,点钞一做就是好几年。所以,那时对他们,我在心理上是有些优越感的。当时间拉平后,他们也都逐渐成长起来了。所以我也想告诉现在的大学生们,工作的起始或许不太一样,但只要你真正有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闪光点是会被别人发现的。我当时的起点是比较顺的,也非常感激我有这样一个好的起点。回顾这些年,我和其他同学的工作经历,相比他们的过五关斩六将,我的工作相对而言顺风顺水。但其他同学的这些经历也在不断地去磨砺他们,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所以说,不同的工作经历,也都是各有千秋的。
我在银行管理处工作了几年,又被调整到了股份处工作了3年。后来跟着业务部,我被调到了银监局。这些年我并没有主动跳过槽,几次职业岗位的变动也都是被动的,但是,当自己做好了本职工作时,自己的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刚到银监局时,我从当初的管理岗位到了一个身边都是领导的地方。不同于当初在管理处时自身处于领导岗位,银监处里是真正近距离接触领导的地方。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有责任心,谦和待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岗位基本都是从最基础开始做起,没有说一开始就从核心做起的。所以,有一颗谦和的心,尊重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身边的人,如果连自己的工作都干不好,那其他都是空谈。但如果自己工作能力很强,却处理不好身边同事的关系,那也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一直坚持想要告诉现在的同学们的就是,一方面,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武装自己;另一方面,要不卑不亢地对待身边的人,有你有我,这才是一个团队,这样才能做出最好的工作。在银监局,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所以,后来从银监局出去,与各个行长交流的时候,都是以一个平等的方式去交流的,我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也都很融洽。
莘莘学子录:风华正茂,勤勤恳恳
年轻人总是意气风发的,这是很好的。但你才华横溢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工作的稳健,一定要选对方向。我有一位新加坡的朋友,他是国家器械方面的设计师。由于当时的新加坡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好,所以他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当初的订单也都废了。他的专业技术绝对是顶尖的,但在这样一个大势下,他还是失业了。一个个行业就如同一座座金字塔,越往上走人数越少,但大环境下选对了发展方向,这座金字塔相对其他金字塔大的话,那么这个行业所能容纳的岗位就越多,你的发展机会也就会越多。
年轻人相对而言,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时间。最开始不妨多试一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适合发展大方向的岗位,那么相对而言也会走得顺利一点。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后,则应珍惜这份岗位。一个人一生中的机遇可能只有那么几次,做好事前的准备,做好自己的工作,机会来时稳健地把握住,那就很不错了。工作时既要稳健,更要多看多学多做,多从自己所在的岗位上学习一点,尽可能多地把握住这个行业的体系,人要聪明一点,不是说一个岗位只是做基本工作,那只是常规的工作人员。要想一步一步地走上去,那就需要一些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金字塔顶的人毕竟还是少数,那么你们怎样成为塔顶的那些人之一,就需要看你们自身的特点和努力了。
每一位青年人都有他的风骨,都有他意气风发的那些年。我始终相信,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正如我始终相信我们学校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越来越优秀的学生一样。
加里宁曾经说,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对每一位同学来说,现在他们成长路上所遇到的石子都会成为铸成通往彼岸桥梁的基石。谨以此祝愿我的母校人才辈出,桃李天下。祝愿我的每一位校友不负此生,前途似锦。
立信已经历了90年风雨春秋,今天有缘参与这样一个校友寻访的活动,不得不说有一种莫名的神圣感与使命感。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学姐,很幸运,能与现在的同学们通过这样一个桥梁联系到一起;也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一些在校期间和工作之后的体验。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收获一些自己的体会,也希望母校能够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