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系列43:陈浩

发布日期:2019-03-08 15:32:56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陈浩,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曾参与浦东开发、援藏等项目。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整个外贸体制改革。1983届校友。


知识更迭 唯学长青

口述:陈浩

采访:张妍雯 沈崟

整理:张妍雯 沈崟

时间:201784日下午

地点:上海市娄山关路85


立信情 太湖石

我初中和高中都是在育才中学读的,我们1979届是文革后第一届恢复中考的高中生。高中毕业后,参加了1980年的高考。我很幸运这年正赶上立信复校。当我了解到立信的悠久历史后,赶紧增补志愿报考了立信。而复校后的立信又借育才中学作为临时校园,所以感到特别熟悉和亲切。

我是立信复校后第一届物价专业的学生。那时经济人才紧缺,我们学校设立的班级是按行业需求定向培养学生的,故开设了6个会计班和2个物价班。当时,我对物价专业到底要学些什么也不太清楚,只是觉得自己生性好动,比较活跃,物价专业可能比会计专业更适合我。物价专业顾名思义就是订价、审价、检查等。由于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物资供应相对匮乏,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涨价。为了满足对定价的好奇心,我便报了物价专业。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商品的定价基础、定价原则和定价方法;知道了计划经济中企业并没有自主定价权。由于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进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在我们毕业前夕,市物价局放开了部分工业品的市场价格,允许在成本法定价的基础上,引进供需要素,在核定的价格区间内作上下浮动。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我们工作后的几年里,中国进入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时代,物价管理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国计民生的商品外,基本都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市场决定价格。很多企事业单位的物价处、物价科都撤销了,我的很多同学都转做了财务,价格专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商品的定价权还给市场。我们在学校学过苏联的计划价格制定模式,超复杂,它的逻辑是当社会某种商品价格变化时,将会改变人的消费行为,从而影响目标商品价格的指定或调整。例如,猪肉涨价了,会导致人们对牛羊肉的消费增加,如果牛羊产量不变,则会引起牛羊肉的涨价,如果荤菜涨价了,会促使人们更多地消费蔬果类,引起蔬果的涨价,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等等。由于所有的函数都是变量又无法穷尽,你怎么算?其结果有意义吗?所以,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加快中国物价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立信刚复校之时,条件艰苦,校舍也没有,我们就借在育才中学校舍上课。育才中学的初、高中白天是要上课的,所以我们只好等中学放学后,晚上才去学校学习。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希望立信能够拥有一个自己的校园。


毕业后,我得知是在校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先是拿到了立信徐汇校区地块,后来又拿到了松江校区地块。每一个新校区建成后,学校都会邀请我们这些老立信校友去参观体验、合影留念。之后我还受学生会、校友会的邀请,参加了学校复校周年的重大庆典活动。每当来到学校门口,心里就无比激动和自豪。现在的松江校区门口那块刻有顾树帧校长题字的“太湖石”,就是我们这届校友捐赠的。我还有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在复校开学前一个星期,我有幸参加了潘序伦老先生召集的小型座谈会,我们6个学生还和潘老先生合影留念。此时此景,我终身难忘。

作为复校后的第一届学生,大家对立信的情感是很深的,每次与老同学碰面时总会忆起学校的点点滴滴。这么多年来,立信依旧低调务实,这是学校的一贯风格。诚信这二字也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中第一重要的,一出电梯门,一进会议室,就可以看到墙上挂的两个大字,就是“诚信”。无论人生发展方向如何,无论从事哪种职业,“诚信”“立信”都是一生必需坚定的、受益终生的根本。毋忘立信,当必有成!

顺应发展,常学常新

我毕业后是在外贸局计划处工作,当时物价属于计划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整个外贸体制的改革,1984年底,我调入了市外经贸委工作,从原先微观的价格管理过渡到宏观的计划管理。1992年,小平同志提出了浦东开发开放,市外经贸委组建外经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我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了投资开发公司的组建和浦东开发。

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中央号召全国各个地方和中央各部委都要大力支持西藏的建设。上海援藏对口的是西藏日喀则地区,属于后藏,平均海拔4200米。1998年,我被选为第二批援藏干部到西藏工作。我积极备战,克服高原缺氧,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帮助日喀则地区开展边境贸易,经过几年的努力,日喀则地区外贸公司实现了扭亏为赢,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后藏周边有印度、不丹、尼泊尔、印度等邻国,我们就因地制宜注重做国际贸易、互市贸易。在援藏3年的时间里,通过对口支援,为西藏的稳定、发展和农牧民的脱贫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交出了两份满意的答卷——让西藏人民高兴,让上海人民放心。


在西藏工作期间,我的意志得到了磨炼,精神得到了升华。从西藏回到上海之后,我认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适应上海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了,便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在援藏的3年时间里,与基层接触得较多,对我国的国情、民情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对成长很有帮助,让我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做好我所从事的工作。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没有先进管理理念就无法适应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需要,所以我在2002年报考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读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制度不能单凭过去的经验来实现,需要借鉴大公司的治理体系,学习如何将传统贸易与金融、技术、物流、互联网等相结合,通过跨界融合,抢抓发展先机。通过两年的学习,确实对今天的工作起到了很大帮助。

学涯感悟,寄语学子

大学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一段经历,是我一生成长的起点和基础。但处在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说,当你毕业的时候,你曾经学习的知识的70%可能已经过时。但是我认为校园生活对成长而言十分必要,学校教会我们学习方法,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工作中都会经常用到,非常受用。现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行业与行业之间重合交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因此,作为经贸工作者一定要有大的格局,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既要懂得宏观,又要了解微观。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才能真正做到接地气,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我在立信时就担任了班级团支部书记,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实,单位招聘用人中很看重学生党员。因为学生党员素质高,对自己有要求,愿意付出,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所以在招聘时会更受欢迎。在工作中也能感受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关键时刻挺得出。我们都要做“四讲四有”的践行者,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纪律。总之,学生时代要积极争取入党,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将成长得更快。

大学生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毕竟年轻时吃苦再多都不算苦,长大后会觉得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些都会是人生的故事,美好的回忆。你们正赶上一个好时代,党的十九大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好时光,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