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奋,中国注册会计师,上海盈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就职于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分别在普华永道(其时为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美国旧金山和香港分公司工作,后加入美国3M公司任全球副总裁。1983届校友。
继往开来 薪火相传
口述:胡奋
采访:冯晓楠 陈双
撰写:陈双
时间:2017年8月8日
地点:闵行区虹莘路3579号
难忘母校,常怀感恩
1977年恢复高考,到我们高中毕业的1980已经是第三年,但还是僧多粥少,全国高考的录取率不到5%。当年立信复校并成为自费试点的高校之一,立信3年对我的人生观、事业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一辈子的。
对于母校难忘的事情,我主要讲两件事:当时外文书籍非常缺乏,立信老先生对学生的关爱是经常把外文书给同学们。师生之间更像是一种长辈对小辈的关怀,温温润润的。那时的老先生们,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尽职尽责。当时的物质资源不丰富,资讯也不发达,人们的感情更简单纯粹一些。比起现在的老师,他们的文化素养更高,年龄上也更接近,交流更容易吧,亦师亦友。以我们立信复校第一届的学生来讲,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更人性化的,精神上的感召力更强。还有一件事,就是立信的教育很注重实务,特设了珠算课,书法课。珠算课打算盘,学算术,写分录先练字,会计人没有一手好字,做账怎么拿得出手!从纯技术的角度看,现在的同学可能会对这2门课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但它绝对是我至今少数几个最留恋的课程。我知道现在的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延续了立信90年重操作实务的传统。这个非常好。我们毕业时,的确有单位更希望录用立信而非财大的学生。我们实务强、上手快是唯一的理由。没有在立信打下的扎实基础,自己后来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谁会相信我在世界500强最高领导层的管理会议讨论全球财务资源配置时,会在纸上画出一个大大的“T”字账户来展示自己的分析并让所有与会者心服口服?而这个“T”正是我在立信上会计原理最先几堂课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说明资产和负债资本在资产负债表两边永远恒等的那个T!
我做财务的态度其实是在立信读书时形成的。那就是绝对的严谨、保守。这里的保守不是个贬义词。或许也是做审计师的职业病吧,不仅在财务制度上保守,在运作制度上也要留足余地。对于财务工作,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最基础的体现就在于报表的真实性。财务工作的方式当然要创新,但它的真实严谨不能变。只有这样,你在宏观管理上的发挥才可得以充分施展,没有顾虑。财务工作从本质上讲是要守住家底并让资产或资源的效率最大化。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若没有很好的商业头脑、战略眼光、创新精神和超强的执行力,任何机会都会是过客。但这一切的基础是要有个牢固的基础特别是财务基础。试想若财务基础不稳,其他的尝试都会承受极大的风险,事实上也会影响创造力的发挥。就如在一张不稳的桌子上跳舞,再高超的舞者也不可能做出最优美的动作。我在管理团队中扮演的角色首先就是稳定军心让大家放心。
其实这些道理对个人也是一样的。人们想要摆脱旧世俗、旧观念,接收新思想、新式教育,一步步推陈出新,都是革新,不断创新的行为。但自身通过历练所有的扎实功底是应对各种变化最重要的资本,也是自己可以面对挑战走向成功的基础。“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积跬步至千里,功在不舍
1983年我从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毕业,有幸被分配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全国成立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上会会计师事务所(当时名为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当时事务所里绝大部分的老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执业的会计师或他们的关门弟子,学习氛围特别浓。我们的办公地点在外滩(中山东一路)33号,以前是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环境优美,我们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其实,当时全球最大的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的前身)都希望在华开展业务,永道(即现在普华永道的一部分)为“八大”中来华设立办事处的第一家。由于我对学英语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水平也就比我的小伙伴稍稍好些,就被派到永道办事处协助,当时的英国人首席代表调侃我是去“削铅笔”(办公室打杂)的。我表现不错,常陪首代出差也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友谊。他好多年前从普华永道英国总部的行政事务合伙人退休,直到今天我们还有联系。1985年我被公派到美国普华永道旧金山工作,第一次全面接触西方会计和执业审计,专业上的提升不可言喻,也实际了解了中西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差异,为我以后在中国的美资企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回国在上会所发展很顺利,24岁即任部门经理,27岁升任所长助理。1989年又再次赴香港普华永道工作,担任助理主任带队独立工作。事业发展开始起航。1992年,我加入了我多年的主要客户美国3M公司,20年间从中国财务经理升到全球副总裁(3M最高管理层级,全球不足100人),职责包括大中华区的财务;人事;战略规划;公共媒体事务及政府关系;信息技术;行政及各地办事处运作。我参加公司的时候,3M中国人数不足300人,营业额差不多就2000万美金,也就是1亿多人民币。2014年我离开上海赴3M泰国任董事总经理时,3M在大中华区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在中国大陆建有12家全资分公司、10个生产基地、25个办事处、3M海外最大研发中心及三个技术服务中心,员工超过8 000人。可以说我是3M公司在华本土化发展的最重要决策者之一,是从一个不足两千万美元的销售分公司发展成3M全球最大运营中心的见证人和直接参与者。2009年我被评为中国CFO年度人物,为该奖设立后第一位赢此殊荣的外资企业CFO。
2015年,我离职后创业。目前,公司拥有数家涉及健康保健领域的企业。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觉得任何成功都来之不易。做选择不易,决定时会犹豫,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好比船到桥头自然直,一步比一步踏实。
德厚才大,方能怀远博见
从公司的发展再想到自身还算成功的职业发展,慢慢也体会到其实最后沉淀下来的是个人的成长。大学生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在发展起步的时候就认定正确的方向,也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至少可以离成功更近一些。
第一,在职场上甚至自己创业,良好的专业能力和建立在专业能力上的判断力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拥有自己的特长方能有别于他人。做一样精一样,是最明智的“孤注一掷”。
第二,我建议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不要过于挑拣,多尝试,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要求不要太高,眼高手低最忌讳,踏实坚持地好好做。每一份特别是最初的工作都是学习和历练,追求差异化甚至更有收获。
第三,我建议大学生要各方面发展,接触面管理触角多了机会才会都。在此基础上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合作。那样,周围的资源才会为我所用,事半功倍。
第四,要时刻追求成为素质高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群不是按你的地位、职业、金钱等纯物质来分,而是素质。我身边的人都是我比较认同的,觉得他们素质都是可以的。成全别人就是成就自己,帮来帮去互相成就了彼此。
另外,我还想说一个“好”字。在这漫漫人生路,积极付出和奉献才能有美好的回报,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多去帮助别人,多去支持别人,助人方能达己,互利方可共赢,“德不厚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常怀感恩包容,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当代大学生最必不可少的人格养成。工作环境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高素质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能力,关键看是否能成为公司的核心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懂得怎么样为人处世是最重要的啊,所谓做事先做人。其次是有与时俱进的头脑,适应社会的高科技水平等等。注意自身水平的培养,文化水平,英文水平,有种特长,等等。另外还要有适应工作需要的精神,比如敬业精神、诚实、坚持、团队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等。人格发展和事业发展上都需要高素质,学着做个“好”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