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系列50:金鉴中

发布日期:2019-05-03 14:57:41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金鉴中,正高级会计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东兴投资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历任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1984届校友。

知行合一  踵事增华

口述:金鉴中

采访:金文琪 陈姗蓉 童雯琪 胡妮萍

整理:童雯琪 胡妮萍

时间:20171030

地点:东兴公司会议室


与时俱进 学无止境


我从事会计岗位是从1980年开始的。当初就读于立信的会计专业,学了这个专业就爱上了这个专业,就奠定了我的职业生涯,按着这个轨迹一直走到今天。1995年,我读了华师大的研究生,1997年又参加华政干部专科学院,专门读了经济法。当时我是有机会考律师的。后来到立信会计事务所实习,当时让我选择到底是从事会计还是律师,我选择了会计。这个社会不管怎么发展,对于会计的需求都始终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远远不止是凭借现在的互联网,那可能是人工智能了。但人还是需要的,需要更高端的会计人才,所以要快速成长。

会计未来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在企业和社会生活里面有价值就可能远远不止懂会计,它衍生出财务,已经超越会计了。在财务管理里面,管理会计也是当中一个部分,会计的信息化也是其中一部分,融资肯定也是其中一部分,以后资本管理、融资管理也好,投资也好,我相信都是财务管理当中的一部分,但是还远远不够。比如说,一个上市公司要有3个独董,一个是会计,一个是法律,一个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又太宽泛了,有宏观的管理、微观的管理、中观的管理,中观也就是行业管理,宏观就是国家经济。我这几天在看那个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评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者说引起的金融危机也好,跟190719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两大危机当中,说到了好多宏观经济上的评价评估。今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是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金融危机中采取的应对措施的相关研究,这与我近来看的一篇美国经济学家的分析不谋而合,他提到高科技企业也会挫伤国家经济,但是房地产价格的突然泡沫破裂风险远高于高科技企业,因为我们对高科技企业的估值往往不像房地产那么高。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投资者对企业的资金融通、估值评判,即使企业破产,相对来说对实体经济的伤害影响都不大。所以说我们搞财务的,绝对不是简单的算账。今天财务的外延还在不断地扩大,对于每个人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所以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学

甘当绿叶 自强自信

财务人员要做好思想准备。在企业里面,不管哪个层次,对财务的价值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民营企业可能会对财务比较重视,财务远不是我们说的记账、核算之类的,可能需要的是对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的战略上的东西,为决策能提多少合理的、高屋建瓴的、宏观方面的、多方面的建议。国企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对财务重视不多,因为企业利润、节省成本不是那么重要,我们财务要有思想准备,因为有可能财务认真提出的建议不被采纳。

财务人员要承受企业运作困难的压力。做不好了,老板会认为,这是财务融资没有融好,成本没有管好,主意没有出好。但是好的时候,红花不一定会给财务人员戴,可能老板自己戴,要么给其他部门,这个要做好思想准备。甘愿当绿叶,绿叶倒还好,绿叶到四五月份还有靓丽的时候,有的时候 掉眼泪的时候,是在秋风扫落叶的时候,西北风一起来,叶子吹到哪里都不知道了,树上看不到叶子,老板的眼里看不到财务。

当然自己对自己要有信心。唯一让别人信任尊重的、看得起的,是把自己的本事提高,修炼自己、磨炼自己。当然,财务的修行提高之路蛮漫长的,要做到系统的、全面的、立体的把握企业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建议,不吃个五年十年的“萝卜干饭”,怎么可能?如果都能凭书本上的知识,那么只要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教案拿过来背出来,企业不就搞上去了?现在不要说是改行或专业不对口,哪怕是对口了,光凭书本上讲的去做,差异太大。不管是民营还是国企,人为的因素太多。只有一句话,做好心理准备,不断提高修炼自己,在会计专业以外,还要刻苦地学一些其他的专业知识,不断充实、丰满自己。

注重实践 学而躬行

大学生现在毕业后就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必须要面对课本知识和实务操作之间的巨大差异。这跟教育体制有关系。第一,我们的办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第二,目前的大学教育,是一种关门的、而不是开门式的教育,是一种不接地气的教育方式,比如像美国、欧洲的大学,请企业的老板、CEOCFO、运营总监与大学生互动,大学生经常在公司实习。他们也没有我们这里直接升研究生、直接升博士,而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去深造,这样会在实际中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财务是不是我的专业特长?我喜欢搞统计或者我喜欢搞审计?媒体上报道现在有的学校在试点把公共学科作为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程,然后再填报专业,可能相对来说好一点。但是,毕竟这个过程是在围墙里学,社会现实跟我们的书本是脱节的。

最好是从进大学开始,每年都有实习的机会。比如一个学年里,至少应该安排两次为期两个星期的实习,每半个学年里有一个专题。比如轮岗,这次大家都在财务轮岗,明年实习的是管理岗,还有人力资源的、营销的、规划的,然后让企业的老总一起和学生们分享,这个企业实习的案例给你们带来什么?企业应该改变什么?学校应该改变什么?

你们自己要把假期利用起来,多实习。实习了以后,才会对自己研究生专业、博士专业有方向,明白自己对哪个方向感兴趣?自己的才华在哪里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最好两个是契合,否则可能涉及根据社会需要来改变自己的专业,改变你的爱好,这样才能逐渐使你成长。美国好多学校的学生,为什么他可以休业去社会实践?我们不一定要强求,但是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假期,学校也可以请公司的老总、券商、分析师来分析一下整个行业的情况。

立信从专科学校升格成为本科,又在审计方向上开辟了研究生培养。结合上海金融创新,与上海金融学院合并,可以说是财经类院校的珠联璧合,在原来会计这个专业上又往前走了一大步。立信在一步一步地上台阶,我相信立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