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系列55:陆家明

发布日期:2019-06-21 14:31:46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陆家明,上海新新桌球俱乐部董事长,上海市台球协会副会长,黄浦区台球协会会长。1984届校友。

人无立信 何成大器

口述:陆家明

采访:兰丽丽、肖悦、闫少兵、 林伟伦

整理:肖悦

时间:2017617

地点:上海新新桌球俱乐部有限公司


设立“陆家明奖学金”


我在立信读书那会儿,一直担任班长,又每年都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毕业的时候又是优秀毕业生。我一直考虑,明年学校90周年了,是不是送点礼物给学校。到底送什么呢?那时候正好成立了潘序伦基金会,我感觉自己能够为这个基金会做些什么,综合考虑了以后,便决定设置奖学金来奖励优秀的学生干部。

回忆我的大学时代,还记得第一次开班委会的时候,我站在台上,各种想法都有,说话的状态也异常不自信。有时候会想,我是学生啊,第一要务应该是学习,我为什么要去做班级的事啊,他们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不用我去管。但是理智战胜负面情绪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如果我这件事情做好了,能够让别人接受和认可,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个人魅力。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当学生干部奉献很多,甚至是吃力不讨好,会受委屈;有时候明明出发点是好的,却会被别人误解。纵然坚持不易,但是当你努力说服自己坚持下来并突破瓶颈时,你收获的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欣喜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雀跃。我一直认为,如果在学校当过学生干部,踏上社会以后,待人接物等各方面,都会比其他没有当过学生干部的学生更加优秀一点。设立奖学金,也是想在学生中间,培养一种能够舍己为公的精神。


诚信是学校留给我的财富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社会正处在激烈的思想变革之中。在这种环境下进入大学的我们,求学过程也是异常艰苦。那个时候学校跟现在不一样,接触面没这么宽广,而且上学基本是走读。等中学放学以后,我们去借人家中学读书。为了节省经费,吃饭的成本也是尽量降低。那时候的媒体没有现在那么发达,我们对外界知之甚少。除了读书以外,业余生活不像现在丰富多彩。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去图书馆看书、复习功课,晚上去学校上课,回去就早早睡觉。现在来看真的是有点单调枯燥。

至于和立信的缘分,说来惭愧。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立信是什么。但是我们的父辈都知道,立信有会计啊,那是了不起的事情。慢慢地对学校有了了解之后,才知道潘序伦老先生24字的校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道理。人无立信,何成大器?人如果连一个基本信用都没有的话,真的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我做生意已有多年,在外的名声就是,我不会轻易答应事情,而一旦答应,一定做到,这是我的习惯。诚信,既是我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人生体验;也是我们学校留给我的财富。讲求诚信,真的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我们要为社会做点什么


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目前的趋势是,涉及商业,所有人都会注重成功者,但其实创业也好,企业壮大达到一定程度也好,最后失败的也很多。说大一点,企业的魅力啊,人是最要紧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定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够形成的,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才能积累经验,形成独到的东西。

人格两个字对每个人都是一生的东西,不是一言两语能够很简单的说完。你在做生意的时候,人家凭什么相信你?为什么要跟你一起合伙做啊?当你有了足够的人格魅力时,这些都变得容易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规章制度,但是怎样更人性化、更细致化是写不出来的。去公司上班,你的职责是什么,超过范围,又能够做些什么,怎么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现在看见的球馆干净、整洁,但其实我刚开始的时候,是做贸易公司的,主要是接相关的订单去加工和出口。我涉及过许多娱乐行当,到目前为止唯一没有涉及过的是宾馆。而现在的想法,跟当时有点不一样,创业初期都会比较追求利润,现在则是更想做成一个品牌来推广。这几十年中,球馆多的时候,有13家投入运营,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直到如今这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中一家球馆8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仅靠桌球收入,创造了一年净利润200万的业绩,这是令我自豪的事。那个年代,办一个工厂,一年也不过是100万左右的收益,小小一个球馆能产生这些净利润,虽然有各种因素,但也确实相当不易。

我现在很多的精力都放在台球上,每年都会承办很多台球比赛。作为上海市台球协会副会长和黄浦区台球协会会长,坦白地说,我也觉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现在做事,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我们要为社会做点什么,留点什么。上海有两个台球大赛,一个是八万人体育馆的斯诺克大师赛,一个是浦东的九球公开赛,都办了十年。如果通过我们自己手上的运作,能够把这么一个大赛流传下去,我感觉非常值得。所以我很注重平时办赛,致力要把我们区里、市里的台球活动,变成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与台球运动相联系,不仅促进它推广,对我们企业的知名度也是大有裨益。知名度提高了以后,无论是企业还是比赛,大家都会更加放心。

对大学生创业的想法

在当下社会,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门却又敏感的话题。但是如果要我来谈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还是需要深思。学生创业说起来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作为校方,不可能来劝阻或者是制止,但是作为学长,我感觉不妥。作为学生还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基本功哪怕比别人高出一点点,进入社会你就比别人前进了一大步,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真的太重要了。

就我自己来说,毕业以后,在1987年的时候,我被派去东莞合办一个厂做副厂长,根据他们生产情况设计了一套财务制度。我在那边足足待了两年时间,89年回上海公司以后,我就当了财务经理。19901219日,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日子。当初,我们想作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第一批股票上市,在这种情况下,我回来之后就一直忙碌于股票上市交易的事情。但后来因为种种因素,中外合资企业没有一家做,全部是给中资企业在做,他们被我们戏称为老八股。我们是第二批上市的,当时有十大中外合资企业,我们算是领头企业。所以,那时候相关操作都是来我们这里学习的,也的的确确是新的东西。后来,在讨论中外合资企业会计法的时候,在社科院开会,我一直参加他们的会议,那时候也很自豪,人家去的都是专业的财会人士,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先生,我作为一个新学员也能够参与其中,这比现在赚钱的自豪感更大。所有的内容我最能够说出所以然来,为什么?因为我是实际操作的,公司的账都是我们自己在做的,他们没有经验,他们只有老的东西,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新老怎么结合。

当然,我们不能抱怨自己所处的专业、环境,这会让我们形成消极、怠慢、排斥的想法。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多学一点其他兴趣所及的东西。但踏上社会以后,很大程度上可能会身不由己。所以学生时代要确立目标,以后往什么方向发展,做到有的放矢。如果真想有机会的话,可以适当参加实习。需要强调的是,碰到什么事情,不能立马下结论,因为作为大学生,现在接触的东西是很片面的,一旦下了错误的结论,今后的判断永远有偏差。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对我们的影响一定非常巨大,但是不要跟人比,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情,是因人而异的。你们的可塑性很强,只要心态放正,方向明确,总会看到柳暗花明之景。我想告诉我的学弟学妹们,在世界观没有形成之前,对自己下结论稍微慢一点,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三思而行。只是勤工俭学,倒也值得,趁时间多,跟人多打一点交道。至于是不是作为以后努力主攻的方向呢,自己慢慢定,如果你觉得是的,你坚持做,没人会反对你。作为长辈来说,会提出建议,但决定权最终握在你的手中。相信大家运用自己的才学和智慧,都会取得成功的。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这些年学校发展得很快,这得益于对教学、科研的重视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建校90周年之际,我衷心希望学校越办越好,不断进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