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兼任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董事、上海海立中野冷机有限公司董事。毕业后曾任立信会计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1984届校友。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口述:秦文君
采访:兰丽丽 许洁 周怡龙 李宇彤
整理:周怡龙
时间:2017年11月8日
地点:上海海立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
1
秉承诚信理念 做事先做人
我于1984年毕业,为立信复校后的第二届毕业生。当时的读书环境比较艰苦,由于没有固定的校园,还需向外校借教室。我们第一、第二届毕业生正赶上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市场对财务行业需求很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流行。
1984年毕业后面试到了立信会计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在那里工作了10年。在出版社的10年编辑工作,让我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因为那时编辑图书,需要自己写大纲和设想,找作者商谈,审阅书稿……所有的环节都需要亲自完成。然而我还是希望真正从事会计工作,于是考注册会计师,接着跳槽去了大华会计事务所。后来大华与安永合作,我在会计事务所执业了11年。2015年我来到上海海立集团,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总会计师,一直从事财务工作。
我的工作经历了三段,虽然是三个不同的职位,但编辑、审计都没有离开财务内容。我这三份工作的本质是一样的,做事先做人,校训所表达的精神对我的影响很大。从头到尾,我一直秉承“诚信”理念。潘老“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理念给我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接触银行、客户,还是做不同部门的财务工作,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应恪守诚信。
2
集三师于一身 紧跟职业前沿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的定义也在不断改变。我们那个年代,要会用算盘、书法、手工记账,现在则不同了。会计,包括纳税,已经不是一个个岗位的模式。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简单的会计记账、出纳岗位都可以通过财务中心来操作,有些工作甚至可以由机器人来操作。所以会计人才并不意味着简单记账,而是需要复合型人才。
作为财务人员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准则一直在变,所以我们不仅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考到老。不必太拘泥于自身的财务知识,其实好些行业理论都和财务有关,它会打开你的视野,在与投行、平级公司接触时,你会学到他们会用哪些指标来看待公司。在大学的黄金时段,你们有充沛的精力看书考证,哪怕考不下来,也可以把整套理论掌握起来。这样的话,你就比别人多一份本领,少一些被淘汰的可能。
在校时,你们要多注重学习理论基础,学习时多看些企业的分析报告、投行的研究报告,等等。看书比较多的同学在文章论述上思维更宽广,更有逻辑性,包括凯恩斯的理论,都可以去接触。央行最近动作背后是什么理论、欧洲经济为何与美国经济相关性那么大,你要知道一些经济现象的相关性和背后的理论基础。企业选择什么时候发债,要看央行是收紧利率还是宽松利率,和投行交流,什么时候做评级、什么时候发,依赖原来的会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大三大四的寒暑假可以考虑去实体企业实习。现在有些会计、金融的毕业生,不太愿意来制造业工作,毕竟这种行业相对于金融行业是没有优势的。但我认为人的职业经历是漫长的,哪怕来制造业,你也应该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并且要在不同岗位学习,这样才可以做好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不被财务中心淘汰。你如果没有做过全流程的制造行业,分析就不到位。比如近几年的管理会计,如何解释数据的有效性,是通过各流程不同切割、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举例说,海立下属5个工厂,把管理会计渗透到工厂血液里去,按工厂切割,看最终盈利;按职能切割,看研发的投资产出;看九大类机种,各大类的盈利能力。财务人员是需要了解工程流程和工程构成的。你只有在工厂各岗位历练过,才能更好地管理数据。优秀的行业分析员都是从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因为他对这个行业的各种数据都非常了解。所以实习肯定对你就业有好处,并且在闲暇时间,通过不同触角去打开不同视野,对写论文也有好处。
我推荐你们去看《上市公司年报分析》,每年都会有券商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你就可以学到他们是怎么分析数据,怎么运用逻辑关系的;你从什么角度切进去,取什么数据来支撑你的论文,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
有人不清楚怎么对财务总监进行岗位定性,我认为是集三师于一身。首先是注册会计师,因为和事务所打交道,你如果不懂得注册会计师的语言,是没办法和他们沟通的;还要是财务分析师、财务管理师,所以你就要有扎实的学业基础,在不同行业打磨自己。
3
未雨绸缪 做好职业规划
财务就业情况总体一直不错。对于当代毕业生就业,我建议眼光要放长远,要有危机感,要学会转型。在机器人逐步取代人工和大数据的时代,一些风险岗位还是由人来担任的,比如内控。不要局限于某一岗位,要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岗位,以便更好地适应转型。例如我们海立电器在全球有5个工厂、6个技术中心,将来集团规模扩大,需要建立财务中心,那么岗位需求就会变动。所以财务人员要有危机感,不被时代淘汰。
我认为是否考证考研取决于你的职业定位,直接就业、走研究之路、考研再就业都可以。企业提拔财务经理时,在知识、经历同等的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有注册会计师证的人员。我建议早考,以后会有很多因素影响你,考试的难度和门数也会增加。
你如果想更好就业,建议加入一两个社团组织,以此锻炼综合实践能力,还要多积累相关实习经历,企业很看重应届生的实习经历,在选择实习企业时,你可以灵活选择,哪怕去星巴克、麦当劳,别的企业也会看中你吃苦耐劳的背景,所以不要局限于银行或者会计岗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不建议频繁跳槽,否则企业很难判定你是否值得培养。如果你跳槽,你要想好原因,确定好定位。例如,假设你的最终目标是投行,那可以逐步转型过去;如果喜欢公司文化,比如GE,就可以做不同行业的经理人。公司选拔综合性人才一定优先考虑在各个领域历练过的员工。
在面试时,就需要你有诚信的态度、足够的自信,尊敬对方并且进行眼神交流。所以你在大学还要锻炼你的交流能力、谈吐能力。对于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我是有感触的。因为我之前的团队里有上财、立信的毕业生。财务人员除了要有业务能力,还要有沟通能力,因为你可能需要与市场、营销等不同部门的人员沟通。既要有职业底线,又要善于提建议。这里需要说下写作能力,财务人员需要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述能力,善于透过数字分析背后的逻辑。你去问领导,他可能试着交给你做一些基础分析,如果你有很好的写作能力,积极表现,就可能会被重点培养。
从学校过渡到企业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感谢在出版社10年遇到了我的良师。刚进入企业会有迷茫的时段,遇到良师,那是你的幸运,他会给你很多的指引,你会有很多成长的经历。那么你应该主动些,有担当和责任感。将来无论到什么岗位,都要踏实工作,哪怕辞职,公司对你印象也是好的,背后评价对于就业是很重要的。你工作十年,不断成长,就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最后呢,我还是希望学校学科建设不断完善.有些课程是可以互通的,举例说,将来财务中心建立,财务人员制定IT需求,如果你没有相关知识,就无法与IT行业搭建正确的构架。我比较赞赏国外的通识教育,用一年时间学习其他学院课程,这可以锻炼学生的价值观、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通融性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立信的学弟学妹,希望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成长,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