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宁,1997届校友,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菜鸟网络资深财务总监,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成员,ACCA中国区专家委员会成员。毕业后赴新加坡留学深造,对未来物流的“数智化”有深刻见解。
用心走好每一步
感悟人生路
口述:郑海宁
采访:孟鹭依 曹安琪 蒲鹏
整理:孟鹭依 曹安琪
指导老师:黄嵘
时间:2020年10月18日
地点:徐汇校区校友之家
学“证”
学“套”逻辑分析
在母校毕业后,我选择去新加坡继续深造,锻炼自我。正值留学假期,我得到了一些关于ACCA的资料,了解到当时国内的会计准则与国外相比很落后,不仅与实际应用脱离,而且与国际社会脱轨,这样的认知促成了我毕业后去新加坡和英国留学的经历。最后,我也成为了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的成员,现在也是ACCA在中国区的专家委员会成员。
我认为,海外考试和国内考试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海外考试没有选择题、是非题,只有案例题。国内学生在读书时,可能接触不到相关案例,考试时更关注学生的公式写的对不对,结果对不对。而海外考试不同,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如它会让学生去探索商业逻辑,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最终的决策并不唯一。举个例子,ACCA的卷子有4个案例,然后给考生一本工作底稿,老师阅卷时看重的是考生怎么把工作底稿写清楚,没有答对也没关系,哪怕要用的具体模型忘记了,考生同样也可以引用这个模型,然后假设一个数据,再继续做下去,也可以拿到应得的分数。就像工作中,我们遇到问题了,不应该放弃,而是借助其他的资源去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
ACCA是一套分析逻辑,在工作中很实用。以前ACCA有门课叫绩效考核,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对公司进行业绩考核,这套方法论的学习对我之后的工作产生了莫大帮助。我在复星地产集团担任财务总监时,曾带领一家公司完成了IPO,这个过程对我的综合性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学习ACCA时的那套方法论对我影响很大,比如怎样跟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和投资人沟通。
我觉得在互联网领域或者一个新的独角兽企业里,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它们的管理层并不一定都有很多证书。证书最多只是敲门砖,比如我的团队成员并不是每个人都有CPA,我们会更关注他对经纪业务的感知能力和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好的CFO会花很多时间和同行业的CFO以及各大投行的投资人在一起交流。我就会和他们经常性讨论很多案例和经济问题。总之会花很多时间在学习当中。
此外现在除了工作,我会花很多时间和ACCA协会一起讨论协会在中国的发展,也会和他们去全国各地的大学给应届大学生上课,不光是专业知识,还会有一些经验分享,怎样面对考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进入一家企业以及关于如何在工作当中提升自己的方法论。
思量、取舍
直面机遇
成为一名优秀的CFO的路径有很多,现在CFO的职能越来越多样,非常考验个人的综合能力,比如怎样面对资本市场,怎样让投资人满意。而且在公司的治理架构方面,我认为权力不能高度集中,所有权、管理权一定要分离,管理权可以充分的授权,但是一定要高度的监督,比如设置内控、内审来对权利进行监督。CFO和CEO是不一样的,CEO更有大局观,更关注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考虑怎样提升企业的高度,怎样开展一些新的业务并把业务做深做广。CFO面对资本市场更多一点,更注重做一件事情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会遇到的风险。另外,一个好的CFO不是要去拒绝风险,而是要怎样去和风险共存。
在新加坡毕业后,我进入到了当地的安永工作,那边留给我最深刻的体验就是对工作时效的要求和对个人抗压能力的检验。如果任务完成不了就会被淘汰,没有太多的缓冲期,也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同时如果一件事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我会审时度势,该放弃时就主动放弃,否则是对公司和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全力去规划下一步的事情。
归国后,我选择在复星地产做CFO,那是首次尝试这一职位。看财务报表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流程和审批以及业务会议会占用我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复星集团算是上海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对于地产板块,我从没觉得它的逻辑很复杂,我反而觉得它很简单。就分为四步:投、融、管、退。投即投资,这一阶段要对未来做一定的预测,比如项目的回报率以及风险性。融即融资,这一阶段要考虑以什么的方式来筹集项目的资金,多少是债,多少是股;管即管理,建设过程当中需要考虑要怎样管理并控制成本;退,即基金以及项目的退出。这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财务人员都很重要。后面到阿里巴巴工作,阿里有一个“361”的规则,考核绩效的时候,要挑选出30%超出预期的人,他们可以得到更多晋升的机会,有60%符合预期的人,可以继续工作下去,拿到合理的收益;还有10%低于预期的人,他们在年底的时候享受不到福利,也会失去下一年度的晋升机会,如果连着两次都是那10%,就会面临淘汰。最痛苦的事情是,当团队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每位成员都很优秀,可是还需要淘汰末位的人,即便他可能比新来的成员优秀。可是这就是规则,也正因为这样的规则,大家才会更努力的挑战自己。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对我来说很迷茫、很艰难的一段时间是在前述公司上市后的高光时刻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瓶颈期。公司本身的业务并没有因为上市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反而市值在往下走,又回到了上市之前那种感觉。作为一个CFO,可能会跟其他管理层的理念不太一样,我非常的挣扎,究竟是换个环境,还是在这个舒适区里继续呆下去。之后我就去了杭州,来到了阿里巴巴。换了环境之后,放弃了原来所拥有的一切,要去面对一个陌生的团队和一份不那么熟悉的工作。在一个未知的情况下,我很迷茫、很担忧。我每换一份工作对自己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把换工作就变成家常便饭,哪边收入高就去哪边,我反而每次会非常担心,会考虑很多的风险。但是我觉得自己的运气比较好,遇到了很好的老板和团队。
未来物流
数、智化先行
物流业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数字化、智能化。之前配送快递都是手工填写面单、没有数字化存储,顾客买了东西后也无法得知物流信息。现在大家在天猫上买东西,从出库到运输途径的地方全部可以查到,这就是菜鸟这么多年来在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把整个包裹运输的每个节点都数字化,大大地提升了效能。
另外,我们也通过很多的配送路线等等多年积累下来的数据,通过算法重新规划,这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提高效率。同时我们也在末端工作,无论是校园还是社区,基本都分布着菜鸟驿站,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的是在疫情期间,大家也有深刻的体会,送件人根本无法进入你的住所,而菜鸟驿站可以让大家无接触取件,提升了配送效率的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客户的隐私。
菜鸟的国际化进程也做得非常的不错。菜鸟在全球七个主要的机场,都已经设立了中转站,通过它们把全球的物流网都建起来,在国际上提高进出口包裹的物流效率。比如欧洲比利时的列日机场,当多数航空货运公司的航班在疫情期间都取消的情况下,凭借列日机场作为在欧洲的中转站,我们通过包机或者航空公司将货物集中运到欧洲后再转运到欧洲其他地方。七个这样的中转站就能让我们建成全球物流网。
菜鸟在这次疫情中承担了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菜鸟驿站保障了很多社区的民生需求,菜鸟国际配合各个合作企业向全球运送医疗物资。我们也通过数字化去帮助一些快递公司恢复生产资源。我们的每一位扫件员、派送员,每一位卡车司机、每辆车、每架飞机都有数字化管理的资源,所以当疫情刚来的时候,快递公司能够通过数据化管理的APP,使得一部分人回到工作岗位并能够协调一些车到资源紧缺的地方。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帮助行业尽快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目前邮政行业日均快递量已经到2亿单,整个物流业需要以大数据、物流要素数据化为主的科技公司来帮助物流行业更上一层楼。
四年的时间,我们遇到了不少艰难时刻,但每一次都顺利向前,每一次逆境都是一次新的机遇,一切都发展得很快,我们当初描绘的蓝图都在逐步实现。
求学之路
学专业、学兴趣
学会生活
在学校人才培养方面,我认为可以设置一些商业案例和分享课程,请来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或管理人员来分享真实的企业场景,让学生体会职场和课堂学习有多大的不同,进而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工作。另外,课程设置方面也可以让大家接触一下海外的成功的课程,比如会计方面的准则等等。而且,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产教融合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根据需求,对口培养学生。
站在学生角度,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学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还要注重发展人脉,提高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要在大学有一定的成熟度。男生要注重体育锻炼,也可以释放学习压力。例如踢球,踢球中有输有赢,也可以从中学会怎么正确面对胜利和失败,这一点在工作中很重要。
阿里巴巴于国内的总部在杭州,我目前也是往返上海和杭州两地的状态,生活是要有所牺牲的,这点不可否认。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我目前还是以工作为主。阿里巴巴的员工非常年轻,平均年龄30岁左右。我相信大部分像我这样的人,在50岁之后会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后辈。今年阿里巴巴集团面向全球优秀的毕业生,开放了百年阿里财务的校招计划,作为委培生正式编制三年轮岗,三年后到正式岗位,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多关注。
采访心得
采访郑海宁校友使我收益颇多。因为自己也有出国留学考研的打算,而郑学长是我可以参考的榜样。学长对国内外考证的形式、自身留学及回国后的职业发展路径等观点想法,甚至于对生活各方面上的种种思考都使我对自身的规划产生些许的启发。(孟鹭依,2019级国贸经济学专业)
通过本次对郑海宁校友的采访,我从校友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第一,学习之旅,步履不停。第二,职业选择,有所取舍。第三,紧随时代,直面机遇。我们和校友的交谈很轻松愉悦,非常感谢郑校友对我们后辈的指导和鼓励。(曹安琪,2019级金融学专业)
很感谢这次偶然的机会可以采访到郑海宁校友,比起采访,我认为这更是一种前辈与后辈之间的交流,很难得以及宝贵的机会。在此次采访中“数智化”,这一词语,是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点。让我对未来物流业的发展不免有些展望。(蒲鹏,2019级金融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