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佳,现任职吉隆县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毕业后一直在西藏工作,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获得吉隆县优秀公务员的称号。2017届校友。
胸怀大爱赴雪域
一片赤诚向格桑
口述:周育佳
采访:章静
整理:章静 刘子荀 张晨曦
时间:2022年9月14日
指导老师:冯晨音
地点:腾讯会议
初赴西藏 再思征途
我记得毕业那年的四月份,大家都在找工作,我也在上海的一家国企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觉在上海的工作压力有点大,所以那段时间也在投广西的简历以及报考当地的公务员。之后在优秀大学的答辩现场,我如实地跟老师讲述自己所面临的就业情况:在广西找工作的同时,也报名了上海的“三支一扶”计划。高永祥老师问我:“怎么不报西藏那个项目?”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西藏这个项目。答辩结束后,我马上向辅导员陈静老师了解情况,并得知当前处于报名的末期,我当下就请辅导员帮忙报名。我心想:“在上海也是找工作,回广西也是找,那还不如去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工作一下,顺便当旅游。”这就是我当初选择去西藏工作的原因,是一种机缘巧合,一瞬间就决定了。
当我跟我爸妈谈起这打算时,他们表示了同意和支持。他们还说,如果我真的如愿,他们会去西藏探望我,后来也确实履行了承诺。我在当年八月份赶赴西藏报到,他们在九月份就自驾过来看我了。尽管,家中的爷爷奶奶因我离家远而有点担忧和反对,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对我远赴西藏抱有隐忧,再三嘱咐我做好思想准备,我心底还是坚信我能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选择没错。
初到西藏,我适应得很快,心情很好,感觉自己焕然一新,重新开启了新生活。我的行动确实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声音。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选择远赴西藏的自己很有勇气。
我在西藏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是一个分水岭,我面临了留下还是离开的抉择。从去年到今年,高原地区对身体造成的一些小问题逐渐显现,然而离开所涉及的工作前途及其他问题的解决并不明朗。留下,意味着能把握住被组织考察、提拔的工作机会。专招生的身份一般受到组织更多的重视。此外,对于同事和工作本身,我也有很多不舍和留恋。目前,我暂时不考虑离开。
入乡随俗 足履实地
驻村是我在西藏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段经历,交织了开心、难过、委屈等复杂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我在2020年入驻吉隆县的扎龙村,为期将近一年半,工作内容主要是开展入户调查、宣讲政策、脱贫攻坚......去年还有人口普查任务。起初我有点抵触驻村,因为考虑到村里一般没有水电、其他生活条件也不太好而很难适应和开展工作。后来有赖于驻村队友与村民的帮助,我慢慢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比如说大家会一起去打水来解决缺水的问题。用水方面,刚开始我们须得到河边打河水,而黑黑的河水又须沉淀好久才能使用。幸而天暖时,村里有自来水,但这仍免不了外出打水,因为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水龙头。生活方面上还存在没有现代化厕所的问题。起初,我们只能去很简易的厕所,那厕所是在一个小山凹处搭建的木板上。在风吹雨打、冰雪袭人等恶劣天气的时候上厕所,尤其崩溃。好在村里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很快修建了厕所。当我逐步克服和适应了这些生活问题,就安心地住了下来。
当驻村工作正式开始,我们就着手了解全村的每家每户。人口普查时,我就是一家一户去了解的,后来我几乎认识了所有村民。走在村里的广场上,村民看到我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叫我小周,这种被人悉知的感觉特别好。有人认识你,知道你曾经入驻过他们的村,肯定你为他们付出的汗水。驻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平日里召集村民到村委会开展支部学习,了解宣传政策与思想动态。宣讲方面的工作上,我们一般负责辅助性地组织,主要工作是由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来宣讲,因为要讲藏语。由于语言不通,我们一般负责拍照、做记录的任务。此外,我们也会入户走访了解。针对上级一些重要活动节点,我们也会积极推进在村里的活动开展。比如,每年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3月28日)。当天,我们会开展诸如升国旗、重温入党誓词、老党员讲述新旧西藏对比以及慰问部分“三老”人员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此外,国庆节、建党日,我们也会积极筹办活动。
明学践行 校庆寄语
我感激在大学生活中能遇到一群默契的室友。在令人难忘的“大四”期间,我和室友们均在不同公司实习,平时下了班就会在宿舍交流实习感受。我们会利用下班时间去一些地方打卡放松。我们四人性格不同,相处中会产生有意思的互动。我们一直以不同方式回应、支持着彼此,毕业后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我远在新疆的缘故,我们只在2018年团聚过一次,期待下次回上海的相聚。大学四年,我与室友们互帮互助,留下了美好的校园回忆。遗憾的方面主要是“大一”时那门挂科的计算机课程。
在援藏过程中,我换过三个单位。最开始在吉隆县政协办公室,后来到了吉隆县外事办公室,最近到了宗嘎镇人民政府。说实话,我很喜欢外事办这个单位,因为跟我的商务英语专业有关,我可以在这个单位里用到我的专业而没有荒废掉。我在外事工作中主要负责翻译稿件,与“尼方”用英文交谈,接待部分尼籍人员以及会晤的工作也能发挥我的英文专长,这带给我不小的成就感。在学校时,我修读过跨文化交流的课程,其中就有关于不同国家的礼仪文化的教学。这对我目前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我会加强认识尼泊尔的风俗习惯与礼仪文化,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上海是我人生道路的首发站,母校承载着我的青春欢笑、初心梦想。愿母校永远辉煌,桃李满天下!我想借此机会向曾经悉心教导我的老师致以诚挚的问候与由衷的感谢!我也祝愿外语学院的老师们、学弟学妹们工作顺利、学业有成、身体健康、万事顺遂、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