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函卿,上海启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届校友。
意气青云里 爽朗烟霞外 口述:孙函卿 采访:孙文昊 陈诺 张逸婷 金怡宁 整理:孙文昊 指导老师:夏慧勤 时间:2021年10月27日 地点:上海市西藏中路728号美欣大厦22D
主动塑造自赋能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对于未来的自己都是财富。1997年,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但其实我感觉和高中没什么区别:高中每天听老师讲课,现在也是每天听老师讲课;高中走读,现在也是走读……总之,和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好像不太一样。当然也有一点不同,那就是除了学习以外,假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打工,可我当时十分珍惜大学时光,毕业后要不停地工作几十年,所以大学里我不要打工,我要去游览大好河山!
大一、大二的暑假和寒假,我总是和几个朋友相约旅行。现在想来,当时的每一次出行,除了欣赏祖国的秀丽山河、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外,还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印象比较深的是1998年的云南之行,那年恰逢昆明花博会,我们去待了一个多月,那次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学会了做规划:有多少钱、怎么分配、去哪些地方等等,这些都要提前计划好。当时的信息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能像现在一样从网上获取丰富的信息,只能靠提前查资料、做攻略,了解大概,然后拿一张地图,在旅行中不断询问当地的人,再对规划做调整,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摸索,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旅行假期,这种旅行规划也启迪了我以后的职业规划。
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把有限的资源做最大化的利用,那次旅行的预算只有两千多块钱,景点门票是固定的,不能省,但食宿可以找便宜的。另外交通工具也可以选择,为了节约钱,我们选择了坐火车,不过有时买不到位置的,只能站着。我记得从昆明到贵阳那一段,在火车上站了整整一个晚上,不能睡觉,又困又累。但食宿和交通省下的钱,让我们有机会去更多的地方增长见识,也让我知道了要把手中的资源物尽其用。另外,在旅游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现在想来,大一、大二这些旅游经历对我之后的实习和毕业后的工作来说都是一笔财富。在有些人看来,这可能是在“虚度光阴”,可对我来说,很幸运能够拥有这些回忆,遇到一些缘分中的人和事,这是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也是我人生中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
转眼到了大三,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成熟了很多,该为毕业以后的工作做打算。那个时候打工实习的机会是蛮多的,很多大学生都去肯德基、麦当劳,就像现在选择去星巴克一样。大一、大二的生活阅历让我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我去了一家实体公司——达能。这个实习的机会是外部提供的,当时我们和同济、复旦以及交大有一个组群,得知达能的一个新品饼干要去做市场推广调查活动,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加入其中。当时的推广调查活动比较单一,不像现在网络发达,可以依靠媒体,那时主要的方式就是地推,背着产品,挨家挨户分发。这次实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我家在虹口,对那一代的居民区比较熟悉,于是主动要求分配到那一带。
推广调查活动开始了,我背着一大包饼干,走进一个又一个居民区,爬上一幢又一幢楼房,敲开一家又一家户门……这一过程真的很锻炼人,饼干比看上去的要重很多,关键是要上上下下爬楼,还要询问人家哪种口味好吃,并拎着东西做记录。刚开始气喘吁吁,手忙脚乱,但年轻就是需要不断接受挑战,做的时间久了,也就对整个流程和注意事项慢慢熟悉起来。在地推的过程中,被拒绝在所难免,但此时需要你在遭到100次拒绝后,还有101次进行下去的勇气。凭着一股毅力和耐心,直到调查报告出来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规划、执行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又更进了一步。
不失时机创事业
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陆家嘴的一家民营咨询企业。当时陆家嘴属于新建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潜力比较大,我在一家咨询公司开启了工作,这是人生职业非常重要的开始,在当时国内财务咨询行业刚起步未被认识,在一路摸索中学习和前行,之后原公司转型,带领我的上司曾经也问过我要不要一起跟着他去上市公司,但在上市公司做财务并不是我最初的发展方向,于是我最终选择了和两个伙伴一起创业。
那个时候正好遇到金融危机,而且启动资金也十分有限,因此创业初期也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我认为人生就应该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一些事情只有经历了才能使自己成长,只有尝试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在艰难的过程中,朋友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难题,除此之外,我们凭借着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努力寻找机会,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和业务问题。总的来说,我创业的历程离不开中国发展的大环境,离不开时代潮流和市场机遇。我一直坚信时势造人,当时正是互联网、咨询行业初步发展时期,我勇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困难,公司规模也在渐渐扩大。
当时的环境是面向世界开放的,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也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客户。我们的客户中有很多是外资企业,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公司文化,不一样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方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日本企业,他们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尤其是他们的服务意识,这也为我经营公司提供了标准和借鉴。随着自己管理公司的理念更加与时代接轨,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越来越懂得自我钻研和探索,从中汲取经验,沉淀人生经历。同时,我也具有了捕捉时代信息的敏感度,坚定发展的信心与信念,最终为我们公司积累了超过500家的客户规模。

热爱生活乐公益
生活本身值得我们去热爱。热爱,总有一天会看到坚持的意义。
如果我们仅仅把工作当成是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那么不仅会让这份工作变得毫无内在意义,也会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种负担。但如果把工作当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才能够真正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首先,要想对工作产生兴趣,先要营造适合工作的氛围。我的公司虽然整体的空间不大,但是每一处布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为公司的员工主要以女性为主,所以整个色调偏暖色,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同时在空间设计上,我们规划了不同的区域,以尽可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在工作休闲之余也可以得到放松;另外,我还比较注重公司的艺术气息,让现代元素和艺术元素相互交融。
其次,是要有合理的公司制度。现在很多公司都实行打卡上下班,迟到或者早退会影响绩效工资,但我并不是很赞同和欣赏这种做法,这虽然能够让公司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但很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公司不用打卡上下班,只要当天的工作提前完成就可以早下班,早上因为路况或者其他突发情况晚到一会儿也没事,这种管理模式反而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很多人会超额完成任务。再者,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进步、成长,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这也是促进热爱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因素。正所谓“殊途同归”,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好朋友能一直往前走,有的时候你可能觉得分开了,但发现过了很久,你们还在同一条线上,有同样的感悟、同样的理解。最后,要形成属于公司独有的文化。在公司一步步地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基因,在充满人情味的企业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每个人把工作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在工作过后,我平时也会约上几个朋友去上海周边游玩,享受生活。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的人和事都使我明白要保持善良与热心,把自己的真诚奉献给社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价值。邵逸夫曾经说“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从事公益事业。做公益,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懂得爱与被爱。在之前,可能很多企业家注重公司的效益甚于所履行的责任;但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层把社会责任看作是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义务。对于我而言,在公司慢慢壮大之后,我也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了解到母校立信的校友会也在做一些公益事业,所以将来有机会也想为母校出一份力。其实,公益并不是取悦他人或者赢得一定的声名,而是让自己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公益不分场合、不分大小,只要有一颗想要为社会付出的心,有时不过是举手之劳,也能够带来巨大的力量。社会越来越成为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正是因为我们能够从社会中获得效益,所以更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