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1994届校友,上海古凡交响乐团长,米兰世博最佳活动策划组织者,复旦大学AMA大家谈艺制作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工商管理硕士,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红楼梦音乐传奇》《国粹芳华》出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客座教授。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口述:钱立
采访:李蝶依、余颖凡、韩璐、王字如、杨迪妮、
赵越、傅乙翎、朴振广、金沛圻、朱逸伦
整理:李蝶依
指导老师:黄嵘
时间:2022年12月2日
地点:张江戏剧谷
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我的母校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我生命中梦开始的地方。我1991年高考考入大学,1994年毕业,到现在已有28个年头了。当时读的是国际金融专业,还依稀记得那个年代不论什么东西只要带上“国际”这两个字,就属于专业中的“香饽饽”,所以进这个专业还是比较不容易的。在我们毕业的时候,因为国际金融本身就很吃香,读的又都是跟银行有关系的东西,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进了金融系统,或者是分配去银行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交通银行,虽然在找到这份工作之前我就已经在外管局等各家金融机构有过很多实习经历,但是工作后还是发现在大学的时候眼界很窄,没有互联网会产生很多信息差,因为我们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老师。比较幸运的是那时候的学生很容易找工作,基本上是学生挑工作,不是工作挑学生。我还记得在交通银行工作时它的网点不多,我先后去了不同的岗位尝试了不同的工作,包括人民币出纳、人民币储蓄、外币储蓄以及柜面等。
虽然那时已经毕业参加工作,我依旧没有放弃学习,在交通银行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念完了复旦大学的专升本。我始终认为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学习应该是伴随人一辈子的事情,哪怕我如今已经人到中年,我依然还在学习,我相信我所学的东西都是值得的。当然了,进入社会后的学习不仅包括学历学习、职称学习,还有与个人兴趣爱好相关的学习和体验,甚至有的人看的更远,会去学一些即使现在用不到,但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会慢慢沉淀的东西。
我在交通银行工作了五年,虽然五年后我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都已经变得很好。但是银行的工作分工特别细,内容比较单一,而且规章制度特别多,每个人都要按部就班的工作。在那个岗位上我似乎感觉能一眼看到头,看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我的直觉告诉我,我应该有更多的一些发展。所以在工作第五年的时候我选择放下了这份大家眼中的“金饭碗”,从交通银行辞职了。
辞职后我做了一段时间的“个体户”,因为当时我的孩子比较小,一方面想要多些时间照顾她,另一方面我也想做出一些自己的业务资源。在做个体户期间我非常努力,发展也很不错。但是做了一年的“个体户”后我发现我的社交圈子出现了问题,每天面对的基本上都是小区的阿姨或者全职妈妈。于是我又有一个念头萌发出来“难道我一辈子这样过吗?”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我去应聘了光大银行,并顺利进入光大工作。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整个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我看到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以及机遇与挑战的并存,不甘心平凡的我再次决定离开光大自己开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外贸,进行业务拓展,开了多家工厂,有些工厂是自己管理,有些投了资金做股东,总的来说发展都很不错。创业到第八个年头,2010年我们就做到了年产值几个亿了。中国社会外部的大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形势提供了很多机遇,在那个时代只要你敢闯,保持学习和探索的好奇心,有想法不怕辛苦就能有机会去创造不平凡的成绩。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秉承着让音乐与艺术生活化,让体验式的艺术文化聚会成为“当代人的生活聚场”。2014年我正式创立了上海古凡交响乐团,它到目前为止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两次国家艺术基金大舞台资助项目的民营乐团。古凡每年的演出达百场以上,演出都是围绕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还到过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吉布提等多个国家演出,为很多国家的总统、总理、部长、当地中国大使馆、中国驻吉布提海军部队、中国派遣海外的务工人员,海外华人、外国友人送上精彩的带有浓浓中国文化元素的演出。很多海外的演出经历也让我一直铭记在心,历历在目。比如在津巴布韦演出时,有一百多位警察、警车开道,场面十分隆重;在吉布提演出时,亲眼看到很多海军官兵因为听到家乡的歌曲而泪流满面的感动场面.
古凡交响乐团还创新了很多演艺形式,比如第二届进博会,在浦东国际机场演的国潮江南风演出,央视新闻直播,向全球呈现我们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气态。为了助力新场古镇申请“江南古镇”世界非遗项目,我们策划创建了“古镇情境音乐会”。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也通过网络直播,结合当地的锣鼓书等非遗项目形象生动地把当地的特色魅力通过歌舞等节目推广出来,中国广播电视总台海外节目组还专门在端午节向全球直播了古凡策划的端午节专场。另外古凡与中国移动咪咕视频合作的“二十四节气”古风音乐项目,一年时间内超过了1.5亿收看量。古凡积极策划“音乐扶贫乡村振兴”的公益项目,包括连续五年推出700多首茶歌原创歌曲推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在景宁大均乡建立交流合作基地,为当地小学免费谱写校歌,并赠送学习用具。
因为演艺市场赢利很困难,我除了市场化运行探索实践外,也结合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推出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海派红色经典歌曲演唱会音乐会》、庆祝二十大的《永远的丰碑 精神力量音乐会》等全国独创的红色音乐党课项目,收到了政府机关,学校,街镇和社区的邀请,人民网解放日报等也给予了好评。同时,与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浦东教育局合作“戏曲进校园”项目《名家戏堂-大家谈艺 品味国粹》,我们邀请了尚长荣、谷好好、李佩红、李军、史依弘等30多位名家进入浦东新区的学校,推动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赢得可广泛赞誉。今年作为民营机构承办了天津评剧院《革命家庭》上海演出,做出了国营机构不太敢承接的冷门项目,这对我是个挑战。因为它曾经是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很喜欢推崇的戏曲,而且获得了国家文华大奖,我感觉上海作为海纳百川的国际城市,应该能接纳这样的演出。我也为此花费了极大精力,就是要彰显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两场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天津宣传部长也亲自过来给予了好评。
古凡九年多来做的大部分演出都是中西融合音乐,中国戏曲在我心中是很美的,它的美不仅在皮相,更在风骨,无论是从曲调还是到词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所以我想将我们中国的戏曲融合到西方的音乐中,打造出一种新的中西结合的音乐形式,让音乐本身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碰撞出不一的火花,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
当然古凡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前进的道路都会经历考验与磨难。记忆很深的是在2016年制作音乐共和艺术节,这是一场规模比较大的活动,需要用到多个场地,内容含量也很充实。涉及到的除了演出外还有各种展览、论坛、工坊,它以跨界的形式参入了很多新的内容,我们邀请了一百多个资深的艺术家和其他演员,每一位都需要一一的进行沟通,从2015年8月开始进行策划,在活动开始前一个月基本上是处于不睡觉的状态,那个时候压力是很大的,哪怕当时有过一点想放弃的念头,都不会有古凡的今天。
我们之前在一场大型的跨界演出中因为将许多中西方以及南北文化混搭融合在一起,场内不时有观众退出,很多观众表示没有见过这种形式,无法接受这样类似“大杂烩”的演出。虽然我也理解观众的心情,但是当时对我们的打击也是很大的,即使这样我还是认为所有新的东西都是尝试出来的,观众的声音也进入了我的耳朵,古凡也是在不断改正、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不断在时代里进步。
很多人就很想,为什么你能做每一件事都能不受外界干扰,一心坚持下去?我的答案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去发展。我认为我的个人经历跟时代有很大关系,不论你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首先你得分析这个时代是怎么样的,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和时代的发展方向一致,无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要受到时代宏观的影响的,如果这个东西已经被时代抛弃了,而你硬要跟时代对着干,那肯定是不行的。就好比我现在做的古凡,是基于国家现在的文化复兴,强调文化自信这样的大环境下,我想只要认真去做,我们的每一个项目和作品都是优秀的,那么这份坚持就会有意义。
前两年大众创业发展的很热门,其实现在回过头去看一下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在2020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抖音带货也很火,我也去进行了尝试,投了钱进去却发现根本卖不出去货。所以如果一个行业有人说它很挣钱,可能就是几万人里出来了几个人被你所看见,而绝大部分已经沉底了。真正成功的人也不会想着去告诉你他成功了,而且就算他告诉你了,在这个年代很难去复制他的成功。因为你们所处的具体环境不一样,不一样的时代和环境所成就的事和人是不一样的。
凡事本无虞 来日犹可期
有人好奇说:“你人生跳了这么多级为什么突然去搞艺术?”人的生命是很很短的,就算活到一百岁,我们也只有短短十次轮回。而在这十次轮回中,二十岁之前都是懵懂的,八十岁以后早已行动不便,更别提实现理想,出去玩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现在的国家退休年龄在六十岁,女性可能五十五岁,因为特别对女性来说,结婚生孩子是逃避不了的现实问题。有时候必须学会去牺牲,我年轻的时候特别不愿意去谈这两个字,因为我本身是个要自由的人,不愿意被贴标签,我不希望因为家庭去牺牲掉我原本拥有的一些东西,但是当一切尘埃落定后会发现,没有任何平白无故的牺牲,放弃是为了另外的获得。
谈到创立古凡之初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中国的音乐是很美的,“古凡”这个词来源于英语BEAUFIN,是美丽到尽头依然美的意思,无意间从朋友那里听到这个词时,我便觉得它很好的形容了我心目中中国的音乐,我也希望通过古凡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接受中国国粹。
这些年除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真正留给自己享受生活的时间其实并没有多少年。但是对于我来说,做这个艺术行业以来,我获得了很多精神愉悦,我觉得我真正实现了我人生的个人价值。之前无论在银行还是做外贸,我本身都是一个不太有自信的人。纵使之前我们在2010年时做的外贸公司和几家工厂的年营业额加起来已经有数亿,但是那个时候我是没有自信心的。我就老是觉得外面有那么多厉害的人,还有比我更厉害的那么多人和事,我就在一直问我自己“我是谁”,可能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和我一样连“我是谁”没搞明白。
另一个便是在创立古凡的这段期间,我认为它也是我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不论跳了多少次级,有过多少成就与经历,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是最重要的,只有好好的学习,对学习有渴望,事业和生活才能按照你想要的方向走。年轻人要勇于去尝试不同的事物,比如原来你们在一个水泡里面,看到的都是泡泡里面的东西,接触新东西就好比把泡泡打破,看到的接触都和你们之前是不一样的。
我做的每一份工作,在我工作的时候我都很热爱它,虽然热爱不代表你一辈子都要做这件事情,但是如果你愿意一辈子坚持这份热爱,并且愿意一辈子都为这件事情付出时间,这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比如我父亲他是搞航天的,是上海航天局的总工程师,他就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放在航天事业里,他就愿意一辈子在一个单位里面干一份工作。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有的人他想在在技术的岗位上踏实,沉下心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人又有敢拼敢闯的劲儿去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终其一点,年轻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在大学时,首先要把书读好,哪怕不喜欢,也要把学校里的科目读好,也许现在看不出效果,但是所有的努力都会在以后慢慢沉淀,要相信没有白读的书,更没有白走的路。
我非常感谢母校培养了我的专业技能和自信,更主要的是我在母校形成了价值观,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