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系列160:邴晓芬

发布日期:2024-09-24 14:41:42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邴晓芬,上海育彦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市场部主管,2017届校友。

锚定人生目标 

展翅奋勇向前


口述:邴晓芬

采访:么萌萌 吴佳琪

整理:么萌萌 吴佳琪

指导老师:么萌萌

时间:2022年11月2日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七宝

在阅读与实践中奠定发展基调

    我来自祖国的大西北,家在兰州市的近郊区,小时候的娱乐活动并不多,看书成为我最喜欢的事情。刚好那几年国家开始新农村建设,建设了很多文化广场并配备了独具特色的农家书屋,这一片满是墨香的小屋让我找到了阅读的天地。在看一本畅销书的时候,我被故事发生的城市上海,深深吸引,就在那个瞬间心里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有朝一日一定要去上海看看,去看看书里面主人公生活的场景,还有上海的弄堂到底是什么样子,晾晒的衣服是不是飘在头顶……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对上海的最初印象。在以后的求学生涯中,我随着学业的进步慢慢坚定了来上海读大学的想法。高考结束了,报考学校和专业让我迷惘,好在姑姑是做财会的,姑姑告诉我她学会计的很多教材和工作用的账簿都是立信出版的,这个学校非常好。结合自己的想法,我将立信作为我的第一志愿并顺利被录取。所以考进立信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能来上海求学,能在在立信读书,后来留在上海工作,如今在上海安家,我都为自己的决定暗自庆幸。


大一的时候,我经常去办公室帮学院老师做一些小事情,当学校组建义工队的时候,我的辅导员朱丽莉老师推荐我去学生处面试并顺利通过。最初的一年我担任了义工队办公室部长一职,主要负责策划以及对接一些活动。当时义工队的配备是3个部门,每个部门三个部长。因为有学生处老师的推荐,我申请了留任并顺利竞选成为了义工队的队长,义工队的组织架构也从三个部门扩展到六个部门,在义工队服务的两年里,如何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对我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幸而有学生处张俊英老师的倾情指导,才使我的办事和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大一的时候我努力学好基础课,为以后的专业课打好基础。大一结束的时候也有稍许迷惘,自己应该选哪个专业呢?未来的就业前景又如何?也有很多人说工商管理毕业了以后大概率会从事营销。其实在我看来,既然自己喜欢工商管理这个专业,为什么不尽早去尝试一下未来的就业方向呢?“想”终归解决不了问题,“做”才能破局!我因为这个原因迈出了第一步,大二伊始,我就在大学城的一家教育培训公司实习,虽是实习,有人把它当做兼职赚零用钱,我却把它当做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认真对待。当然,当你投入的心血越多,这份工作带给你的改变也越大,它让我真正的开始理解工作的意义,以及让我知道赚钱意味着什么。我与工作的双向奔赴,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工作上的伯乐,结交了很多新朋友,开拓了眼界,更重要的是给我指明了未来可以从事的方向。

在磨砺中筑牢职业发展

     在长达两年的实习期里,我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教育培训这个行业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2016年秋季我和其他两位创始人开始创立自己的语言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托福、雅思、留学以及小语种学习,并分别于同年12月和次年8月在奉贤大学城和临港大学城建立校区,之后又分别在两地各扩建两个校区,目前每个校区的在读学生大约在200人。


创业六年,我认为这份工作是非常有前景的。当然,我也看到网上有很多人讲,希望现在的中考、高考降低英语比重,甚至取消英语考试。但我个人不这样认为,不是我们去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周边的事物就不存在了。我依然很看好语言培训这项业务,多掌握一门语言,就能多一条未来选择的路。这两年我也接待了很多上海的家长,大家对小朋友学习多语言依然很热衷,大家的考虑也更客观,对于多学东西,多掌握一门技能的想法也没有以前那么功利了,并不仅仅只是考虑未来的金钱回报。家长会认为,有时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了新的语言,未来可以获得多么高额的回报,而是希望孩子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宽,机会更多。


我的工作就像搭建桥梁一样,给更多同学以探索外面世界的机会和选择。我觉得我的工作带给我的,除了金钱,更重要的是收获感和成就感,所以我很喜欢我的工作。而且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对我没有任何要求,我想做什么都会支持我去做,这就是我一直热爱并坚持在做这份工作的动力和支撑。


当下,我依然很看好语言培训这个行业,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因为多一门外语,多一个世界,语言的丰富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边界。只有我们了解的更多,懂得更多,才能取舍到最适合自己的部分。


在修行中静享当下美好

     人生很少有一些爱好是可以长期坚持的,阅读是伴随我很多年的朋友,看书的时候我要拿笔、还要拿纸,要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写下来,这对我既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充电学习。但平时工作繁杂,时间过于碎片化,在我刚刚看到兴致最浓的时候、最有想法的时候,就不得不中断去做其他事情,等到我做完事情一天、两天之后,再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前面讲了什么已经记不清楚了,就又要再去从头看。疫情期间,我个人也不是很焦虑,既然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在大环境里面去改变自己。我把前几年想看的一些书,包括以往看过的书拿出来再去看、再去读,收获颇丰。能够跟外界对话的时候,我们去跟这个世界对话,不能跟外界对话的时候就跟自己对话。每临大事有静气,希望疫情过去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我能是一个有内涵和内容的人。


《人民日报》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无人问津也罢,技不如人也罢,我们都要试着让自己安静下来,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让我们内心焦虑和烦躁毁掉我们本就不多的激情和动力。我们年轻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大的热情和冲动,那就竭尽所能去做去积累,为未来赋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学弟学妹们以文字的方式寄语,见字如面。第一个建议,我们的很多专业都是偏实践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尽早地实习。实习不代表要我们本科毕业第一时间冲进职场,而是让我们了解工作和行业。只有在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对自己负责。在选择实习公司的时候也不要好高骛远,可以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1、如果你是老板,你愿意聘用你自己吗?2、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给你支付多少薪酬?所以立足自身,脚踏实地开启螺旋式的上升非常重要。当企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观察以及适应,如饥似渴的学习。


第二个建议,不要随大流去考研。据财经网报道,2023年考研人数预计突破500万。是考研还是工作,本身不过是选项而已,但是如果因为我们的盲目和不了解随大流,那无论我们做出哪种选择,我们最终依然是在焦虑之中,茫然之中,攀比之中,是在每天的惶恐和无意义之中。那么我们要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做学术,就业和继续学习哪个是更擅长的。我们一定要做自己更擅长的事情,不要去随大流,随了大流之后你心里面依然焦虑。这两年留学人数下降,这部分学生又会占掉一些名额,考研大军人数越来越多。考试的本质意义是筛选,优胜劣汰,我们能否上岸?如果不能上岸,又要怎么办?考研的难度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大学阶段是我们和未来的缓冲阶段,利用好大一到大三的时光,去读书、去实践,去看外面的世界,多去尝试,让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