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系列109:卢冠文

发布日期:2021-07-21 15:44:27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卢冠文,上海果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届校友



踏前行,无问西东

 “我所坚持的信仰就是不断坚持”


   口述:卢冠文

   采访:徐谦 谢瑜兰

   整理:徐谦 谢瑜兰

   时间:2020年12月6日

   指导老师:黄嵘

   地点:上海市裕德路165号南洋1931广场



初展才华:踏尽春光不负时


     大学时光让我懂得能力是经验与努力的积累。大一时,机缘巧合被推选为班长,任职四年。做一名领导者并不简单,哪怕只是学校中的班长。敢想敢做的是领导者,碌碌无为的也是领导者。虽然当时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困难一无所知,但我决心要把班级凝聚成一个整体,有它独特的风采。


      怀着满腔热血,我和班委们开始策划起第一场活动:去佘山烧烤。组织集体活动令我深感压力。


      首先是通讯问题。因为那时候没有微信这种便捷方式,而只能通过短信群发的方式把消息通知给每个人;其次是成本花销。为了节约成本,我们自己去采购食材,租赁车辆运输去活动地点,然后开始制备烤串。虽然麻烦,但这可以省下很多钱。让同学们亲自参与活动中是激发热情的关键,有过这一次成功的经验,大家对班级团建都充满兴趣。


      大一的元旦我们班还组织包饺子活动。在宿舍楼旁边的大学食代和里面一个做饺子馄饨店的老板沟通,让他帮我们来准备这些材料。刚开始担心同学来自天南地北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所以就准备了三种馅,让大家都包完了自己煮,这次活动大家都很开心。算下来平均每个人十几块钱,虽然不是人均几十上百的游戏厅火锅店,但大家脸上洋溢的幸福却更胜。


      我们还组织去乌镇旅行。参考好几个旅行社,仔细比对每个旅行社给的方案和价格,最后再从中间选择。恰逢班上有同学在创业,在做跟旅游相关的项目,有这方面资源,让他来帮我们统筹,就会价格便宜很多。


      像是这些活动,过程确实很疲惫、也很艰难。但作为班长,身肩责任,要考虑到不同人的感受,协调好同学情绪。既要敢想敢做,又要勇于向前,尽心尽力完善每一次活动。不是走走形式,而是要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的班级很值得留念。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在大学最后,我们是年级里唯一获得荣誉集体称号的班级。


      现在我从事的工作,面对面的沟通、与他人交流协商,讲解方案、让合伙人了解想法。这些能力,恰恰都是在大学里锻炼到的。


      我是经贸篮球队的队员,因为身高较高担任中锋。大三时,我们参加了一场全校范围的篮球比赛,比赛是淘汰制,因此只能赢不能输。每场我都会拼尽全力。8进4的那场比赛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对面会计学院的男生身高有接近2米。而我们队伍除了我以外身高都相对矮一些,因此这场比赛一开始我们就有不小的压力。对此,我们制定了不断的跑位的战术,用我们灵活的优点扬长避短,虽然比赛打得很累。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大家心中都有一股气,要赢下这场比赛。结果不负有心人,在第四节时我们就已经确定胜利。后面进到半决赛因为连续高强度比赛,致使体力跟不上恢复,这场比赛就输掉了。对这次篮球比赛,我们觉得能打下来已经知足了。而且我们已经是大三,打完那场以后,各方面体力就跟不上了,那场算是大学生涯谢幕的最后一场比赛。


     有时候怀念起大学生活,那时候我们也会晨跑,也会绕着学校跑一圈。长长的跑道,留下了我们青春的印记。偶尔出去玩通宵回来,会先去晨跑然后回去寝室。现在工作后就鲜少有时间去跑步,只好请私教监督自己去运动。


      我不觉得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对的,能力不像量化的分数能被直观感受到。所以我建议在大学里能折腾就折腾。不管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不要以短暂的目光去看待这件事情,目光一定放长远,结果终有一天是能看到的,没有任何努力会白费。





此心若鸿:不因挫折轻易言弃

     从大三开始,我决定要考研,早早地在考研教室占了一个位置。当时目标院校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想去首都感受大城市的氛围。但是当年那个专业只招四名同学,而且两个已经被保研,所以相当于那年全国只招两名考生,竞争非常大,我也没有考上。


      考研失败之后,我一度心灰意冷,无所适从。后来我仔细分析同学们如何成功:那时候考上的同学,他们成功的点在于:一是目标院校合适,精准定位自己的水平和想要考的院校专业。二是目标明确,不是为了逃避工作才去考研。通过这些,我看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也在反思中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于是我开导自己:考研是学习,工作则是另外一种学习。


      我沉浸下来,打算用三年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由于从小就喜欢赛车,就去了一家赛车俱乐部,开始慢慢做与汽车相关的公关活动。后来我的父亲生病,离岗回到老家照顾了他一年。病情好转之后,打算开始自己创业。我觉得我也年轻,可以接受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再去工作。


    

      刚开始从事广告公关活动,因为当时有了自己的客户资源。启动资金方面,一方面是自己数年工作下来的积累,还有一方面是贷款。开始创业时,刚好有一个比我年纪大很多的合伙人愿意与我合作。当时自觉社会经验欠缺,而合伙人的经验阅历人脉资源则是长处,由此我们分工明确,互相鼓励,他给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关乎事实、人生,各方面扶持着我成长。如果在创业过程中有人愿意教你,你入行就会很顺畅。他会告诉我不要急,慢慢来,现在这也是我跟员工说的最多的话。做事,要不急,慢慢来,扎实踏稳脚步才能离目标更近。


      公司之初接各大车企的小活动,类似试乘试驾以及组织车友会活动,通过这些慢慢积累客户资源。直到后来做到比亚迪的执行公司,专门制作广告宣传策划这方面的事务,公司才逐渐走上正轨。光是负责比亚迪公司年度的推广活动,一年酬金是400万。




百亩藏春:凭核心资源独秀于林


      创业门槛不高,但要成功立足在市场中却不简单。我觉得重要的因素就是积累,包括客户人脉、资源。不能局限于现有的一些客户,手头上一些项目。如果不思进取开始吃老本,公司走不远的。上海的广告公司很多,门槛也低,所以一定要有自身的核心优势,或者说是独家的资源。这是一个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生存下来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做上海高速的广告牌的原因,是因为这是我们独家的。 


      当初在制定这个计划时,投入比较大:前期需要投入600万左右,后期还有5年的不断续约。我有些举棋不定,实际上当时600万对于公司来说几乎意味是破釜沉舟。最后我考虑到公司的发展需要一个契机,如果不去闯一闯只能固步自封。综合考虑这项计划的可行性。凭借自己的大股权把这项计划定下来。我们现在还准备将收费口的广告牌拿下,这样在高速公路区域的广告核心优势才能建立起来。不管从公司也好,从个人来也罢,不需要全才,但需要专才:一定要自己的核心优势,这才是一个企业的历史性的根本。


      90%的人创业都会失败,但我没想过放弃。创业面对失败,我觉得很正常。关键在于每次解决问题或是没能解决问题后都要去总结,与其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不如想着怎样去转型,怎样去定位自身,做公司能做的事,重新尝试,卷土重来。


      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公司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广告计划,每天亏损两万,尽管如此公司也在积极应对企业发展困难。一方面向外寻求出路,现与阿里巴巴支付宝合作,为公司收入开源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广告牌都无偿安排上防疫的公益宣传内容,提醒大家注意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在疫情时代尽自己的一份力。


      如果说对公司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没有顾虑是不走心的。首先从大环境来说,大部分企业公司发展都不顺利,我们只有坚持不放弃、相信国家能带领我们生活走向正轨,才有向好的转机。现在下半年随着复工复产,我们面临的压力有所缓解,正不断发掘新的资源,比如收费口处的广告。明年规划在江苏浙江把高速广告按上海模式做下来。


      任何一种成就,都是从零开始,慢慢积累,不要抱有投机心理。比如互联网,计算机,直播,小视频,这些当下的热点。看到别人的成功,就觉得也可以去试一试,但是你看到的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默默积累,怀有信仰。而我,成功的背后,所坚持的信仰就是“不断坚持”。




书本有味:动中取静雕琢心灵


      我在公司招收新员工时,要求是具备能力、兴趣,团队意识以及责任心。在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除了一些基本技能外,要加强自己的优势能力,学会沟通,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把这些告诉你们,是想让你们少走弯路。



      大学生还是要多去积累沉淀,不要浮躁。真正能做成大事的人,都是默默努力,由量变引起质变。可以去多看书,我喜欢的书是《平凡的世界》。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不同时代的东西,让自己静下心来。我们的时代略显浮躁,现在接收到的信息,不管抖音也好,头条也罢,都是碎片化的。在纷杂的信息潮中,我们需要去思考、去冥想、去关注对自身的挖掘与建设。还有一本书是《晚来寂静》,它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有句话让我有些感触:“当我们还年轻时,生命可能是苦恸的,却仍像一首牧歌,别有动人之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