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1990届校友,现任天府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财务总监,兼任上海天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近20余年跨国公司及3年海外从业经验,先后担任奥地利SEMPERIT集团、法国SNPE集团、瑞士ZELLER集团、加拿大上市企业MAG集团驻非洲刚果(布)EFC公司财务行政总监及总经理。
博识通达得自如
口述:曹勇
采访:王欣欣 施嘉雯 吴虹雨
整理:王欣欣 施嘉雯 吴虹雨
指导老师:夏慧勤
时间:2023年4月3日
地点:腾讯会议
困知勉行 逐光相续
关于和立信的渊源,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会儿我们的报考意愿基本上都听从了班主任老师的建议。当时是文理分科的,我被分在文科班,听老师的介绍,立信属于文科类院校,也是当时专科学校中比较优秀的,所以我根据老师的推荐,填报了立信。入学之前,我对立信其实没太多的了解,不知道立信是做什么的,会计是怎么回事,直到进入立信学习后,才有了比较清晰的概念。同时在立信的学习也是一种比较奇妙的体验,入学时,立信中山西路校区刚刚建立,恰好我们是第一届,当时学校采用的是走读形式,所以学习生活与一般认知中的大学还是有所不同的。而且,由于学时较短,让我感觉在立信的学习时间很快,一晃三年,还没有好好享受学校生活,就这样很快地结束了。
从立信毕业后,在工作学习中我还是遇到了一定的瓶颈,需要在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我选择了报考全国统考的MBA考试,但基于当时的知识储备有所欠缺,所以我选择了录取分数线更为符合我实际情况的东华大学。整个备考的过程是对我自身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我当时已经过了35岁,记忆力、理解力等方面与年轻时相比都有所减弱,再重新捡起高等数学、导数、微积分的学习,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我辞掉了工作,花了半年时间去拼搏,专心备考。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为了有一个专注的学习环境,我专门去到肯德基、麦当劳等地方,做各种各样的习题,逼着自己完全回到专注的学习状态中,我觉得那半年的学习经历对我人生各方面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最后也是非常幸运,我考入了东华大学,获得了MBA的学位和学历。
我如今所在的上海天服科技公司主要是以财税为切入口加之法律、金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当初我们考虑到新时代下财税、金融、法律等方面都是专业类服务,决定构建一个为企业服务的专业平台。基于这个想法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母校立信,因为立信在财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师资力量、社会资源都是比较强大的。同时也遗憾离开学校后,很久没有跟母校好好沟通与接触,所以我积极加强与母校的联系,寻找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我找到了学校当时负责校友会工作的姚主任,在他的引荐下得到了郎主任的建议与帮助。我们天府管理集团虽是一家上海的企业,但我们的股东都来自四川天府,很大部分的业务都集中在大西南。郎主任建议如果我能够积极参加到校友分会中来,架构多方交流平台,对促进校友会与母校、校友与校友间的联系和发展都会有更好的助益。我积极响应了郎主任的建议,参与到校友会的组建和活动中去,同时荣幸地在我们天府管理集团组建了校友分会第一期的成立仪式。创投分会是学校希望给立信学子搭建一个专业化平台,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我也是在郎主任的倡导下积极参与其中,并担任校友创投分会副会长的角色。
由此,我跟母校建立了更为紧密地联系,为积极促进校友与学校事业的协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90年代初,正好赶上中国改革开放。大量外资涌进中国,我也非常有幸进入各类外资企业工作,如台资、日资、美资、法资等,在工作中接触到了众多来中国投资的企业,因此,对于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我都颇有感触。
给我影响较深的是美资企业。93年,我进入了一家非常正规的美资企业,它对我的职业背景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那时候,互联网还在萌芽阶段,当时的我们已经开始在给美国总部发送电子邮件,我们的系统也是用IBM定制开发的,就类似于现在的sap系统一样。因为是制造企业,从生产端到财务、采购端都是运用一个大型的、定制化的ERP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管理水平非常先进,我在这份工作经历中学习到了比较先进的美国企业管理理念,使得我对于企业管理规范的流程的掌握,以及自身的专业程度都有极大的提升。同时,全英文的工作环境对我的英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得后来我在一家奥地利企业担任财务经理,因为我的英文还无法非常流畅地与外国人沟通,我的老板人很好,每天专门花两小时跟我进行一对一沟通,还送我到奥地利总部去培训学习,这使我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在专业背景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我在外资企业待了将近15年,08年金融危机后,我当时所在的企业被德国的一家私募基金收购,收购后,我们原来的管理层都被清退了,我也因此结束了在外资的工作,去到了民企,专门为企业做IPO的上市。我主导了从IPO资料准备到提交的全过程,但也正好赶上了那个年代的资本寒冬,IPO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当时没能成功上市,庆幸的是后来资本打开最终还是成功上市了,这一经历使我对上市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专业方面也得到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长期在外企工作,我所接受到的企业理念、管理方式等跟民企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最初的转变是十分不适应的,我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才转换过来,一直在慢慢学习与提升。后来我去了海外,在非洲工作的三年里,我作为中方的财务负责人,担任总经理,跟当地的员工、工会等打交道,体会到这里的一切与国内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海外回来后,我进入了天府集团,担任财务总监。目前,我担任天服科技公司的总经理。当时成立天服科技公司,主要是为企业做专业服务。我们想做的是跟传统企业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运用了互联网的一些思维,包括用互联网开发一些产品,让企业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取专业的服务。目前的发展状况,首先从整个集团来看,我们服务的企业数量较多,尤其在大西南,服务的企业将近有上千家,本身的资源是比较强的。在西南地区的一些银行的企业客户,基本上都是由我们去为他们做服务,包括作风险评测和一些专业服务的支撑,最后出具专业的报告。但在长三角地区,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企业的数量不是太多,大概有100多家,我们希望未来在长三角可以通过市场的推广进一步扩大这一地区的服务。
不同性质的企业工作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以及员工的要求,这些对我的职业生涯、价值观、专业提升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工作经历的每一阶段,于我而言,都有不同的、深远的意义。
善于应变 乐助其成
其实每到一家单位都会有挑战,空降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团队,从国内的思维方式转变到国外,风格是否能够被接受,都是很大的挑战。像我去西非工作时,这个国家以前的宗主国是法国,他们的一套体制完全是按照法国的一套标准在运行,非洲的硬件虽然没有国内好,但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都比国内强。在和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欧美的这种运行体制、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国内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开始去的时候,会感到不适应和费解,后来知道他们实行的是法国的一套标准之后,就会逐渐清晰他们的运行模式。在了解法国对于权益的保护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的意识这一块对我来说,挑战还是蛮大的。同时包括把自己的一些管理理念贯彻到新的团队,使他们跟上我的一些要求和步伐,都算是挑战的一部分,不过因为我经历的比较多,看的人也比较多,都能够很好地应对了。 我从学校毕业到现在,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兴趣爱好跟年轻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更多的是希望在工作繁忙之余,静下心多看看书籍,听听音乐,做一些锻炼,保持一个比较好的身体状态。 总体而言,母校立信不管从专业、知名度还是社会资源来说都是非常强的。我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给立信学子提供更多的创业或者就业的机会。我现在单位里几乎一大半也都是从立信毕业的学生,都担任了很重要的岗位。我觉得从立信出来的学生不管从专业技能、价值观、性格各方面都是很不错的,都非常务实,我十分乐意看到立信的学生成为我们的员工,成为我们的一份子。同时,也希望立信在专业方面能够给到校友企业更多的支持,更多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为立信与企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立信的同学也要放开思想,大胆尝试,去搏击,去体验不同的企业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光阴飞逝,我们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