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百名校友访谈系列117 : 李佐康

发布日期:2023-04-01 17:00:18   来源: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   点击量:



李佐康,工商管理学院2018届毕业生。2012年响应大学生服兵役应征入伍,2014年退伍返校,也就此开始了创业生涯。在此期间,曾获两次连队嘉奖、一次个人嘉奖、一次“优秀士兵”、多次军训优秀教官、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首届退伍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三等奖、浦东新区第二名、两次“互联网+”创业学校第一名、上海市三等奖、全国创业英雄百强等荣誉,校U送创始人。


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起航正当时


口述:李佐康

采访:杨军 沈欢懿 罗定辉 吕琳

整理:杨军 沈欢懿 罗定辉 吕琳

摄像:袁尚鸿

时间:2021年11月11日

指导老师:袁广平

地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川路校区


行你所行 坚持不懈


       我叫李佐康,我来自福建,2011年考入立信。读大二的时候,因为骨子里一直藏着参军报国的当兵情结,又恰逢电视剧《我是特种兵》热播,我和同学们看了都热血沸腾,也想像剧里的主角们一样把自己献与国家,为国效力,便决心一起去参军入伍。退伍回来之后,一边尝试各种创业,一边刻苦学习,顺利地专升本,进入到了工商管理学院,最终在2018年毕业。


      那时候的热血军营带给我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坚持,这份坚持也是我在为学生演讲时一直永恒不变,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创业的过程中,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许多同学都会迸发出各种各样好的想法,但是真正能够去执行的人很少。而部队教给我的是,有想法就要去做,要有真正的行动,一旦开始,再苦再难也得坚持。因为我们在部队的锻炼过程中,不论是日常的体能训练,还是其他的一些军事训练,是非常考验人的,但每一次我都会咬紧牙关挺过来,就这样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后,我学会了怎么去坚持。


     我在创业初期,也同样面临很困难的局面,但是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我觉得在我参军时期,那些艰苦的训练我都坚持过来了,这些苦算不了什么。可以说是我的这份坚持和毅力,使得我有了今天小小的成绩。当然,只有坚持不懈是不够的,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也是我创业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教会了我各种创业过程中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解决各种不同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我的指导老师应老师和周老师。一开始,我们对于创业的认知非常少,在创业初期,没有一些创业和管理的概念也可以经营起来,但是当你的创业公司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不去使用管理理念和工具来辅助是不行的,在这个时候,学校和老师们给我的帮助非常大,比如有应老师和周老师的专门指导,还有学校给的场地以及一些相关的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思想上的支持,工商管理学院的老师会给我分析很多的问题并解决。我能成功把校U送做到现在,一方面是我的坚持,另一方面真的非常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帮助。 


校优之选 安全底线


      在创立校U送之前,我也试过其他不同的领域的创业,我曾经尝试摆过地摊,卖过被子,去广东深圳做过最基础的电子商务,还做过驾校代理。2016年,我发现了校园外卖中存在的商机,外卖行业出现痛点,痛点就在于宿舍区频频发生交通事故及偷窃情况,但学校和外卖平台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在学校的运营管理过程中,校方人员没有办法监管进校的送外卖的人员,造成很多安全隐患。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的环境是这样的:到饭点时,学校进出将近有上百人,而且这都是从外面进来的人,骑手们为了提升自己的效率,就会造成骑车超速,有的骑车还会边打电话边骑车,完全不看人,不重视安全驾驶。而且这几乎是所有学校都经常发生的情况,有时候骑手把学生撞到了,还会有肇事逃逸的情况,保安也没有办法去很好的管理这些人,甚至报警也没用;有时候这些频繁的校内外人员进出,还会造成到寝室偷东西的情况。学校当时就很重视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认为这影响了学生的安全和生活。


       最后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我们就创立了校U送,U可以说是优质的优,也可以说是YOU的U,要为你做优质的配送。这种项目门槛不高,但想做好,却很难,还是很需要花心思和努力的。校U送开始运营后不久,我们受邀就去了成都参加一个行业内的论坛,在当时我们的项目运营所得成果可以排进前三。当时很多人来找我们取经,学校也会有很多的学生团队,向我咨询相关经验。目前我们的规模不小,在立信,杉达,二工大,视觉艺术,工技大,华政都有业务,在外地也有业务。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做的是服务,干的是重人力的活,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人员的问题,怎么去招足够的人来做这个事情。比方说饿了么美团为什么没有自己的骑手,因为如果他们所有的骑手都是自己的话,就没办法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所以我们就慢慢开始会去找一些第三方的外包公司。

      第二个解决方案就是找本校学生来做这个事情,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大量勤工俭学的实习岗位,也是出于感恩母校的心态,想要帮助学弟学妹,让他们能够在校就得到一些实战性的经验。我觉得我们和美团和饿了么最本质的差别就是我们是学校的服务商,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帮助学校解决安全问题。因为配送模式的问题,为了保证整个配送过程更安全,我们在每个学校要增加一个中央分拣站来保证人员效益,而且要多送一公里的路程,所以有时候我们整体上可能会慢几分钟;可能因为使命感,也可能因为军人带给我的责任感,这么多年下来,无论刮风下雨,我们都一直坚守着岗位;相对竞品而言这是也我们的优势之一吧,恶劣天气很多竞品无法配送,会让客户无法拿到自己的订单;那对我们而言呢,只要商户能出的餐,我们就能送,只要天上不下刀子。还有每年暑假,学校依然有部分学生留校,为了保证同学们可以吃到饭,我们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守住岗位,虽然一直要亏损,也不知道拿来的勇气让我们一直坚持着。于是就听到有同学的一句话“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疫情当下 砥砺前行


     2020年疫情是突如其来的,紧接着我们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疫情的发生,导致高校不能正常开学,我们没有办法正常营业,但场地和员工成本依旧存在,最大的危机就在于此。为此我们召开了紧急的会议,经过讨论,我们开始了裁员,没过多久,中层的骨干走了很多,这对当时的我们打击非常大。但从另一个的角度来说的话,疫情也存在着机遇,因为疫情的关系,学校更加重视安全的问题,因为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管理这么多外来人员是很棘手的,因此学校会很乐意接受我们这样的主打安全的新兴项目的介入。


比如说,虽然我们在上海做了很久,但是对二三线城市来说,校U送这样主打安全的配送平台还是比较新鲜的事物,包括上个月还有江苏几个学校的领导来我们这边考察,他们现在说我们这个项目非常新鲜,可以解决安全问题。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校U送做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出过一起安全事故。为此学校还给我们发了一封感谢信,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激励。未来先不谈把校U送做到多大规模,我希望大家提到校U送的时候,是一个值得大家称赞的项目。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但是在这途中偶尔也会有一些决策失误不可避免。疫情的时候,我们的核心干部走了很多,我们联系找第三方一起来经营,交给他们运营管理,但是他们并没有经营得很好,市场是很现实的,做一百件好事都难以弥补做一件坏事,导致口碑上有一些滑落。那时候我就意识到我的决策出现了失误,需要及时改正,后来我就去重新一步一步调整,希望尽快把好口碑做回来,哪怕这可能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一定会坚持的。未来我们会一直坚持以安全为底线,在用户体验上,努力提升效率,配合学校一起,做好服务,让校U送越来越好。


未来对校U送技术上的开发,客户体验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商户无法查看预计的配送时间是多少,只能让我们的同学们等着,那么对于用户的体验来说这样是很不好的。这个是我们接下来要调整的一个点,我们在前年就安排了一个公司的核心骨干让他去学相关技能。接下来预计从明年开始会重新拾起这一块业务,把程序开发做起来。去年到今年,我们还是没有实现盈利,然后开学的时候,我们为返校的同学们发放了很大的补贴。这个钱都是我们自己掏,虽然我们和大公司没法比,但是这个优惠我们还是会做。除了安全外,给到同学们的优惠也是绝对不能少的。



敢想敢做 无问东西


      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第一个就是大胆去尝试,主要是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千万不要脑袋一热,没有做任何准备就去做了,这样子很容易碰壁。你可能不能很好的做到完全的准备,但你可以预想到一些问题,然后去找到一些比方说你的前辈和老师,让他们去给到你一些宝贵的意见。还有的同学会问,要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创业,我的看法是这里情面的问题最大。之前采访也说过这一点,跟你关系很好的这些人一起创业,可以一起吃苦。跟普通同事不一样,可以熬夜熬到半夜,哪怕很苦也能坚持下来。不利的地方在于,企业的发展要有人说了算,如果大家股份都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意见,但是没有人拍板,怎么样都发展不下去。当某个好朋友和你的意见相左,他不会考虑到员工的上下级关系,他会以朋友的角度出发,这时候就会产生问题了。我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问题,所以我深有体会。 

     第二是建议少看网络毒鸡汤,我认为这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太大了,比如抖音上二十多岁年轻人月入百万比比皆是,这种视频就会让年轻人变得很焦虑,会让年轻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我有的时候也会浏览到这样的视频,令我惊讶的是,居然评论区里还有很多人是相信的。中国14亿人口,能做到年入百万的人都不多,中国2万人里只有1个人可以年入百万,但是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上浮夸风泛滥。我认为,同学们还是需要冷静思考,学会过滤信息,脚踏实地去努力。现在的年轻同学很多会受这些短视频的影响,都比较浮躁,不愿意去脚踏实地,眼光过高。未来我们会有一个面向同学们的校园合伙人计划,对合伙人指导培训,提供整套培养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