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红霞,教育学硕士,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儿童剧编剧兼导演、诗唱古诗词儿童剧创始人、妮妮花艺创始人、妮妮面塑创始人、妮妮面塑偶剧创始人,上海新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1987届校友。
口述:倪红霞
采访:韩沣华、梁怿荃
张译文、蓝晓钰
整理:张译文
指导老师:黄嵘
时间:2024年12月4日
地点:上海市中山西路2230号校友之家
立信校园的青春足迹
1984年9月,中国大地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经济体制的变革浪潮汹涌澎湃,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希望。在这样一个满溢着变革气息与希望曙光的年代,作为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我踏入了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的校门,从此开启了一段青春旅程。那时学校在定西中学的校区办学,实行走读制,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的学号是84541。因家距学校比较远,我被安排住在徐汇区小闸镇的宿舍里。宿舍空间较小,仅能放得下两张上下铺床,床与床之间挨得紧紧的,几乎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没有学习桌椅,只能坐在床上看书写字。 我还记得新学期的一个晚上,我遭遇了一场“蚊子大军”的凶猛袭击。9月份的上海还很热,晚上蚊子肆虐,没有蚊帐的保护,蚊子一直在身边嗡嗡地叫个不停,盖着被子又闷热,不盖就被蚊子咬,无奈之下,我下床走出去在夜色中漫步,口中哼唱着一首熟悉的儿时的歌谣,虽然已经不记得歌名了,但那歌词“黑夜已经过去,早晨又来临,赞美的歌声,赞美这早晨,赞美世界无比清新。”却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 在这所生活条件简朴却洋溢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学校,同学们的眼中都闪耀着对知识的渴望。入学之初,凭借着满心的热忱与冲劲,我成功当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从此,我的生活就像被拧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歇地运转。课堂上,我如饥似渴地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似海绵吸水般汲取专业知识。课余时,我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各项事务和社团活动。我就像陀螺般,穿梭于教室、团委办公室、话剧团排练厅和校报编辑部之间,每天忙碌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返回住处,再利用晚上的时间抓紧学习。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我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各种团日活动。有一次,我们策划了一场以“青春与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从前期的宣传动员,到比赛现场的布置,再到邀请评委老师,每一个环节我都亲力亲为。在比赛过程中,我紧张地关注着每一位参赛同学的表现,为他们加油鼓劲。当看到同学们在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述自己的青春梦想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我为班级服务的决心。后来,我又被推选为系总支书记,校团委委员。

在立信的悠悠岁月里,我作为团支部书记,寒暑假拿着地图,克服交通不便,走遍城市大街小巷,为同学们送去温暖和关怀。我在话剧团的舞台尽情挥洒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在一幕幕排练与演出中,深刻体会到了表演艺术的魅力与真谛;在校报编辑部,我拿起笔,记录校园生活的琐碎点滴,描绘同学们的青春梦想和奋斗足迹,不经意间,文学的种子在我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所有的努力与汗水,在毕业之际终于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我成为立信复校后首批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一刻,内心涌动着无比的骄傲与喜悦。
毕业后,我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进入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财务部工作。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十分紧迫。我主动投身于施工企业账务核算软件的开发,担任了电算化站站长的重要职责。那些日子,计算机室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与冷硬的机器和复杂的代码为伴,无论是困倦时席地而卧的疲惫身影,还是饥饿时的一碗泡面简单果腹,都是我奋斗的印记。每一行代码,每一次调试,都凝聚了我的付出和汗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我成功研发了中国早期的施工企业账务核算软件,为中国冶金系统财务管理现代化贡献了力量。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自己不仅是时代的奋斗者、见证者,更是潮流的“弄潮儿”。
1991年我开发的施工企业账务管理软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建设司奖励并在全国施工企业推广,那是中国首个施工企业会计记账软件。

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1992年。那时的我,已是公司中最年轻的会计师、党员、团委书记和IT管理者,有了很多荣誉与光环。然而我做了一个不寻常也是不容易的决定,辞职出国留学。我深知,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进,就要勇于突破现状,对于未来的未知和冒险吸引着我想走出去看看。 踏上异国他乡,我才真正体会到“从零开始”的滋味。曾经的自信与骄傲在现实面前瞬间瓦解,也一度非常迷茫与困惑,但我没有放弃。在异国他乡的无数个夜晚,我独自站在镜子前,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将去向何方?”内心深处,一个坚定的声音回响:“无论身在何处,我都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要活得有价值,赢得爱与尊重。” 在日本的留学生活,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时光。我攻读教育学专业,如饥似渴地钻研教育学相关知识,深入探究教育的本质与方法。后来在福冈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日本NHK电视台文化交流中心担任中文教师的经历,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日本文化的精髓,更给了我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传递给异国学生的珍贵机遇。这段经历,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心灵的碰撞,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为120名日本学员讲解中文、演唱中文歌曲、讲述中国饺子文化的情景。活动尾声,大家分组包饺子、煮饺子,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它跨越国别和地域的界限,将人们的心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还涉足儿童剧领域,将读书时在立信话剧团积累的经验运用其中,为日本孩子精心编写并执导了《丑小鸭》《桃太郎》《大灰狼》等中文剧本。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表演,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同时,我还翻译了很多中国歌曲,其中《我爱北京天安门》成为了我与日本孩子们共同的欢乐旋律,我们一同欢唱,那份纯真与快乐,至今仍在我心间萦绕。
2004年,我满怀着对祖国的眷恋,回到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开启了人生崭新的篇章。在那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岁月里,我怀揣着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热忱,创立了上海新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为孩子们打造知识与文化乐园的征程中。我渴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关怀的温馨环境中茁壮成长。 在儿童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笔耕不辍,逐渐成长为一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我将生活中的感悟与文化的理解,巧妙地编织成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用文字陪伴着孩子们度过快乐而充实的童年时光,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同时,我将视野拓展至儿童剧创作领域,编导了一系列别具匠心、创意十足的儿童剧作品。其中,我创新性地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开创了诗唱古诗词儿童剧这一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古典诗词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在欣赏儿童剧的过程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儿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我倾注心血撰写了《爱有花开——倪红霞生命热爱教育实践》一书,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生命热爱教育理论。该理论主张通过视觉让孩子看见知识的原风景;通过触觉让孩子亲手触摸到知识的脉络;通过听觉让孩子听到知识的声音;通过嗅觉让孩子嗅到知识的气息;通过味觉让孩子品尝到知识的味道。通过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对知识的敬仰与热爱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尽情发挥出无限潜能,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这本书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清晰、全面、新颖的教育思路与方法,有助于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进步,使更多人深刻认识到教育应回归生命本质,关注孩子内心的情感需求与精神成长,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且充满生机的成长环境。 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被教育部基础教材科精心推荐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室)馆藏图书,并成功纳入了农民书屋项目,为更多孩子带去了知识与文化的滋养,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此外,我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怀揣着深厚而炽热的情感,深知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于是,我将面塑、花艺等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儿童教育课程之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实践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在亲手制作面塑作品、精心布置花艺造型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儿童教育的完美融合与创新发展。我所负责的非遗创新融合项目,凭借其新颖的创意与丰富的内涵,曾多次在中国上海国际儿童书展上举办专题讲座,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孩子们的目光,为推广非遗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一个广阔而精彩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学习、蜕变,成长为一名兼具教育情怀与艺术才华的艺术家,用我的创意与智慧,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倾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如今,我们正身处一个时代飞速发展的浪潮之中,各个领域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核算行业也从传统的算盘时代,历经电算化时代的变革,如今已大步迈入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AI时代。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时代变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领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而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富有前瞻性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我的生活信条是:“活出尊严与价值,赢得爱与尊重。”真正的美好生活,不在于物质的奢华与外在的繁华,而在于我们能否不断为生活注入喜悦与活力,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与希望。自从我踏入立信校园的那一刻起,即便每日工作至深夜十点,我依然毫无怨言地投入学习,全身心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化作喜悦的源泉,让我不觉辛劳,反而乐在其中。也正是这份喜悦的心态,给予我振奋精神、勇敢跨界到教育新天地的勇气与力量,让我在教育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与价值所在。
在生命的旅途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追寻热爱的事业,我们都要用真心去付出,用真心去体悟,用真心去热爱。作为立信学子,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立信精神的神圣使命,应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懈奋斗,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能够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无论我们未来的路将去向何方,立信精神始终照亮我们的征途,引领我们前行的方向,让我们在时代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最后,我想献上我原创的歌曲《种子与大树》,以此表达我对立信的感恩之情以及对立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之志:
小小的种子,长在大树下,
雨露滋润,阳光哺育,
小小的种子发了芽,开了花。
小小的我呀,长在立信的大树下,
知识滋养,诚信教育,
小小的我呀发了芽,开了花。
立信呀,立信,我长在立信的大树下,
诚实守信,清白做人。
无论风雨,立信佑我,奋力前行。
立信呀,立信,我长在立信的大树下,
沐浴知识的雨露,传承诚信的基因,
在立信精神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向着未来勇敢出发,
去追逐那属于我们的梦想与荣光。